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0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084篇
内科学   51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736篇
外科学   198篇
综合类   2030篇
预防医学   63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713篇
  18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1605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介绍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模型,通过分析一段人脸视频实现非接触式测量脉搏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正常环境下,通过摄像头获取一段人脸面部的彩色视频,对人脸区域进行RGB通道分离和ICA处理后,找到与人体脉搏波最为接近的一组分量作为测量结果。本文首先介绍PPG和ICA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基于两者视频脉搏的测量过程,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对比数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临颍县和舞阳县分别抽取200名8~10岁学龄儿童,用B超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同时采集尿样和儿童家中食用盐样,进行尿碘和盐碘含量检测。结果 400名8~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27.5μg/L,尿碘值>200μg/L的有243份(60.75%),盐碘中位数为25.1 mg/kg,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2.12 mL,甲状腺肿大率为1.0%(4/400),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分别为1.76 mL、1.92 mL、2.35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4.04,P<0.01)。结论我市碘营养供给情况较好,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低于5.0%,但从尿碘数据显示,碘营养处于超适宜水平,要注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科学补碘。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定位中的临床应用及CT扫描床的误差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TOSHIBA Aquiiion 64层螺旋CT机上进行肿瘤调强放疗定位CT扫描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5岁。头颈部肿瘤10例,胸部肿瘤5例,腹部肿瘤6例,盆腔肿瘤4例。CT定位图像经DICOM3.0接口传输到XVI软件中,在Workstation上进行治疗床与定位床的误差分析。结果:组内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误差值X轴为(0.968±0.910)°,Y轴为(0.508±2.09)°,Z轴为(0.3±2.62)°。除X轴外,旋转误差均不符合国标GB/T17589—1998。结论:64层螺旋CT碳纤维平板床在肿瘤调强放疗定位中误差已超过阈值,不适合做精确调强放射治疗定位。  相似文献   
114.
<正>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直肠癌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1-2],除靶区适形度更高、靶区内剂量更均匀外,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更佳,这对于肠造口患者来说,其造口周围皮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但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发现仍然有一部分仰卧位放疗的肠造口患者,其造口周围皮肤除了受排泄物的刺激,还容易受到放射损伤,从而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为此,我们预防性地使用美肤康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比较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血液毒性(HT)。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3DCRT组(89例)和IMRT组(91例)。检测化疗期间及放疗2年内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最低水平。结果 2级或以上急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3DCRT组分别为2%、42%、11%,0;IMRT组分别为26%,53%,24%,和4%。2级或以上慢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在3DCRT组分别为12%、12%、6%和12%;IMRT组分别为0、9%、4%、和0。LS-V30,40;IL-V10,20,30,40;LP-V10,20,40;P-V10,20,30,40;WP-V10,20,30,40;与3DCRT组相比,IMRT组显著减少。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IMRT可减少照射的骨髓体积,然而在急性和慢性HT方面,两种技术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比较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8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6 MV和10 MV单弧VMAT计划设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10 MV PTV的Dmean、V95 Gy、V105 Gy、HI均优于6 MV(P<0.05),其CI二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V的小肠(Dmean、D5%、V40 Gy)、膀胱(D5%)低于6 MV(P<0.05),而双侧股骨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10MV来说,BP的V5 Gy略高于6 MV,V10 Gy、V15 Gy、V20 Gy较6 MV低(P<0.05),其V30 Gy二者间相似(P>0.05)。10 MV的MU(427±53)和TT(72±6)s分别较6 MV的MU(365±21)和TT(67±3)s增加了17%、7%(P<0.05)。结论在单弧VMAT治疗计划中,10 MV较6 MV提供了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且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有一定优势,但其MU和治疗时间的略微增多及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调强放疗的7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单次分割剂量均为2 Gy,5次/周,所有患者均行6~8个周期的治疗,观察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CTCAE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估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RTOG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或放射性肺损伤,并统计分析发生时间及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8.57%,发生时间为放疗5~49 d,中位时间为27 d。2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最高(58.57%),显著高于1级(2.86%)和3级(7.14%)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2.86%)显著少于3级(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6.62%,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0~77 d,中位时间为44 d。2级放射性肺损伤占比最高(21.43%)显著高于1级(14.29%)和3级(8.57%)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出现白细胞降低(14.29%),血小板降低(16.90%),放射性皮炎(15.71%),三者均低于放射性肺损伤(36.62%)和放射性食管炎(68.57%)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损伤为主,应合理调整放疗剂量,及时做好两者监测及防控干预,进而保证调强放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三维容积超声测量部分肢体体积在胎儿体重估测中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检查以及分娩的产妇206例的临床资料。产妇均接受三维超声部分肢体体积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把出生体重和超声参数开展相关性分析,探究大腿中段50%体积(TVol)、上臂中段50%体积(AVol)、大腿中段软组织厚度情况(STT)、腹围(AC)、股骨长(FL)、头围(HC)、双顶径(BPD)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为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701、0.544、0.590、0.377、0.411、0.399(P<0.05)。将新生儿出生体重视为因变量,把TVol、AVol、STT、AC、FL、HC、BPD视为自变量,开展多元回归分析依照具体的回归结果,TVol、AVol、AC、HC视为自变量,拟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即:y=-2.751.157+6.785x1+8.775x2+13.594x3+4.582x4。对R方加以调整为0.795,证明拟合方程能体现出原始性数据。回归方程结果:F=51.258,P=0.000。结论利用三维超声可测量胎儿部分肢体体积,可在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该法有着操作简单、重复性高的优点,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以及常规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6例行常规放疗,B组26例行3DCRT放疗,C组26例行IMRT放疗,对比分析三种放疗方式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患者经过放疗后有效率基本一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总疼痛缓解率高于A组,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经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放射性肺炎、气管炎发生率和骨髓抑制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3DCRT和IMRT放疗于常规放疗近期疗效基本一致,但其能有效的减轻患者放疗后放射性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与头颈部肿瘤患者在调强放疗期间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NRS 2002和PG-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运用EORTC QLQ-C30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中食管肿瘤23例,头颈部肿瘤18例,放疗后体重丢失35例,占85.36%,其中丢失≥5%体重患者19例,占46.34%,体重丢失>10%患者2例,占4.88%,平均丢失体重3.6kg。41例患者中合并骨髓抑制31例、低蛋白血症15例,电解质紊乱24例。放疗后,41例患者在总健康水平及功能方面得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症状方面如疼痛、疲倦、食欲丧失等得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总健康水平、躯体功能、疼痛和食欲丧失等方面与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气促和便秘与营养状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应重视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疼痛、食欲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