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1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75篇
妇产科学   624篇
基础医学   283篇
临床医学   473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411篇
预防医学   3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4篇
  1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38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待产孕妇共26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实验组采用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宫颈成熟Bishop评分;孕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总体有效率;总满意率,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待产孕妇在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与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产妇引产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米索前列醇,应用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足月妊娠引产疗效可靠,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产妇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年龄≥50岁患者子宫颈锥切术后子宫颈高级别(high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以上病变(HSIL+)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年龄≥50岁行子宫颈锥切术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子宫颈...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Cx)和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27例宫颈癌和CIN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和CIN患者FACT-G评分为(93.95±12.16)分,FACT-Cx评分为(143.78±16.19)分。生命质量评分在年龄、分期、是否放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诊断时分期越晚,采用放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越低。年龄小、采用放化疗、诊断时分期晚的宫颈癌患者的其他忧虑(特异模块)评分低(P〈0.05)。结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宫颈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帮助。  相似文献   
64.
患者 19岁 ,未婚 ,1996年开始有非单一性伙伴性生活史。于 1997年 11月解小便时偶然发现自阴道口脱出一肿物 ,约 2cm× 1cm大 ,呈粉红色 ,无痛感。平卧后肿物能自行还纳回阴道内 ,站立位又脱出阴道。因不影响性生活 ,无任何自觉症状 ,未治疗。近两个月来发现脱出的肿物有所增大 ,休息及平卧后不能自行回缩至阴道内 ,且经期延长 ,经量增多 ,无血块 ,月经干净后仍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及多量脓性分泌物排出 ,伴有臭味。去某医院检查 ,诊断为“子宫颈肌瘤”。于 1998年 7月 2 8日来我院就诊 ,以宫颈息肉、宫颈黏膜下肌瘤入院。身体检查 :一般情…  相似文献   
65.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历经100多年的历史证明了其在早期子宫颈癌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与其他所有手术术式的演变过程一样,经历了漫长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不断改良过程,具体表现在切除范围和术式的演变,实际上这种转变同样也体现了术者对肿瘤属性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促进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并鉴定出相应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PPI网络探索TCGA数据库中CSCC的基因表达数据,并筛选出与CD8+T细胞浸润相关hub基因,系统分析hub基因的免疫特征及预后价值。结果 通过WGCNA和PPI网络分析鉴定出10个hub基因(CCL5、CCR5、CD2、CD3D、CD3E、CD8A、CXCR3、IFNG、PDCD1、PRF1)。在TISIDB数据库中查询10个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免疫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显著正相关。通过Kaplan-Meier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后选择CD3E作为CSCC预后生物标志物。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CD3E在细胞黏附分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验证,CD3E被确定为CSCC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和免疫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间断钉式缝合成型术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10~2018-05我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163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阴道镜检查术后病理为CINⅢ,采用本缝合方式81例,其它缝合方式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宫颈的锥体直径、锥体高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HPV转阴率及满意...  相似文献   
68.
1病例资料女,40岁。因妇科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就诊。询问病史,述月经不规则2年余,有痛经史,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宫腔占位病变,行子宫全切术。术后标本巨检:子宫体积13cm×9cm×5cm大小,官腔后壁见一体积5cm×5cm×2cm大小的息肉状物,切面灰红色,息肉下方肌层内见一体积6.0cm×5.Ocm×2.5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状肿物,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69.
宫颈妊娠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9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9例宫颈妊娠中,术前B超明确诊断3例,误诊6例,误诊率66.7%.1例入院后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血、尿HCG正常,拟诊宫颈肌瘤直接行宫腔镜下宫颈妊娠物电切术.7例用MTX和(或)米非司酮保守治疗 宫腔镜下宫颈妊娠物电切术或宫颈搔刮术.其中5例行MTX全身化疗,有3例保守成功,另2例术中出血较多,血压下降,分行用消毒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MTX宫颈局部注射 全身化疗,其中1例因用药后阴道流血增加行子宫动脉灌注MTX 栓塞术.本文9例病理诊断均为宫颈管坏死机化组织中见蜕变的蜕膜、绒毛组织;均痊愈出院.结论 妊娠妇女如出现宫颈增大、子宫异常体征,应借助B超检查,考虑宫颈妊娠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子宫颈妊娠只有少数需要切除子宫,大部分可采用全身、局部化疗,能够成功地治疗需要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患者.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ervical invasive squamous cellcarcinoma,CISCC)中感染状况,及其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CIN和CISCC为实验组并与正常鳞状上皮做对照,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HP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EBV和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es,LC)。结果:HPV-DNA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0、60.0%、70.0%、78.0%和56.7%,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并且各级CIN和CISCC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0.01);CINⅢ与CIS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EBV仅在CIN和CISCC中见到极少数弱阳性细胞。LC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20.0%、71.4%、55.0%、76.5%和92.9%。S-100蛋白在各级别CIN及CISCC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CISCC明显高于各级别CIN(P<0.005)。结论:随CIN级别升高到CISCC,HPV-DNA检出率并不增高,说明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作用,可能是早期事件,提示妇科病理工作中,在CIN早期检测HPV更有意义。EBV在CIN及CISCC组织中几乎不存在。LC阳性率从正常宫颈上皮、CIN到CISCC,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IN和CISCC中病毒感染和LC阳性率呈正相关,说明HPV感染可导致LC增多,实际工作中检测LC对了解HPV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