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8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7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587篇 |
内科学 | 235篇 |
皮肤病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31篇 |
综合类 | 861篇 |
预防医学 | 288篇 |
眼科学 | 272篇 |
药学 | 34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06篇 |
肿瘤学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64.
[目的]建立重复片段PCR扩增方法,用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临床分离株分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择REPl REP2及ERIC1 ERIC2两对引物,对临床分离的6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进行重复片段PCR扩增,根据扩增模式编制实验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矩阵,并利用RAPD、PHYLIP及TREEVIEW等软件绘制实验菌株基于重复片段扩增模式的遗传聚类图。[结果]两对引物的扩增带型比较丰富,对于实验CNS菌株具有较好的分辨率,根据聚类结果,可以确定某些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感染源的等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结论]重复片段PCR扩增是一种快速、可靠、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是进行CNS临床分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间隔为2周,直至病理证实复层鳞状上皮完全修复,术后给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镁20 mg/次,2次//d口服,共3个月,术后第6个月及1年进行内镜及组织学随访.结果 17例经1次APC根除,4例经2次APC根除,2例经3次APC根除,平均烧灼次数为1.3次.全部病例于治疗后6个月均获得治愈,4例于治疗后1年出现化生的柱状上皮黏膜岛,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例出现剑突或胸骨后疼痛,经口服埃索美拉唑镁后症状缓解.结论 BE的内镜下APC联合抑酸剂埃索美拉唑治疗安全有效,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与残留. 相似文献
67.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5)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是近年来发现的以黄斑中心凹旁孤立动脉瘤病变伴有出血与硬性渗出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进程现阶段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通过多模式影像学研究普遍认为PEVAC是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异常, 并伴有黄斑囊样水肿(CME)及硬性渗出。临床易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瘤型毛细血管扩张症、3型黄斑新生血管(Ⅰ期)混淆。PEVAC有一定的自愈性, 部分动脉瘤及CME可在随访中自行消退。激光光凝是治疗PEVAC的有效措施。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更新有望为PEVA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8.
69.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症的常见病理表现,以往多用电熨、冷冻物理疗法及腐蚀性药物治疗,我科门诊于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应用电凝固疗法治疗宫颈糜烂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微波治疗在气道腔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微波治疗是利用组织中的极性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在微波的辐射下随微波频率做高速运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继而组织凝固、脱水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微波辐射治疗中央型肺癌,后又用于某些良性气道狭窄性病变的治疗,在解除气道阻塞症状和延长患者生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1微波的特性微波通常指频率在300-300000MHZ,波长范围在1mm-1m的电磁波。微波频率介于高频电和激光之间,临床上三者都是利用生物热效应。不同之处在于高频电和激光是通过热传导形式使组织致热,属于外部加热,所以温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