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41篇
  免费   2073篇
  国内免费   615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807篇
口腔科学   118篇
临床医学   4930篇
内科学   2153篇
皮肤病学   183篇
神经病学   837篇
特种医学   8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54篇
综合类   8186篇
预防医学   2017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4257篇
  173篇
中国医学   3810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491篇
  2023年   1837篇
  2022年   2351篇
  2021年   2496篇
  2020年   2067篇
  2019年   2129篇
  2018年   940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235篇
  2015年   1241篇
  2014年   1762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559篇
  2011年   1441篇
  2010年   1232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667篇
  2007年   916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1059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目的:鉴别与肺腺癌预后相关的免疫与基质细胞基因。方法:501例肺腺癌基因表达数据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肺腺癌样本的免疫和基质评分从ESTIMATE数据库中获取。χ2检验分析基质、免疫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以及Cytoscape中的Mcode模块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基质细胞评分与M分期显著相关(χ2=6.391,P=0.011)。免疫评分与M分期(χ2=4.769,P=0.029)、T分期(χ2=11.672,P=0.009)和总生存期(χ2=6.334,P=0.009)显著相关。基于免疫评分的DEGs有262个,基于基质评分的DEGs有391个。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表明,DEGs参与调节免疫应答、抗原结合、免疫应答和受体结合。生存分析表明POSTN(P=0.0181)、PLEK(P=0.0434)、LY86(P=0.0136)、HCK(P=0.0487)对肺腺癌患者具有预后价值。结论:基质细胞相关基因POSTN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免疫细胞相关基因PLEK、LY86、HCK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应变式超声弹性成像在胸膜下肺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胸膜下肺病灶患者170例,其中良性84例(49.41%),恶性86例(50.59%)。分别使用传统的弹性成像5分法和改良弹性成像5分法对胸膜下肺病灶进行弹性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以传统5分法获得的弹性评分为良性组1分2例(2.38%)、2分15例(17.86%)、3分42例(50.00%)、4分24例(28.57%)、5分1例(1.19%),恶性组1分0例(0%)、2分5例(5.81%)、3分8例(9.30%)、4分35例(40.70%)、5分38例(44.19%)。以改良5分法获得的弹性评分为良性组1分45例(53.57%,其中水波纹征43例)、2分9例(10.71%)、3分20例(23.81%)、4分9例(10.71%)、5分1例(1.19%),恶性组1分2例(2.33%,均为水波纹征)、2分4例(4.65%)、3分8例(9.30%)、4分35例(40.70%)、5分37例(43.02%)。水波纹征在良性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组(51.19% vs. 2.32%,χ2=49.65,P < 0.001)。传统和改良5分法的诊断能力评价指标分别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32 vs. 0.914(Z=3.597,P < 0.001)、灵敏度74.49% vs. 87.80%、特异度81.94% vs. 84.09%、准确性77.65% vs. 85.88%。结论:应变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胸膜下肺病灶具有较好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其中改良5分法优于传统5分法。  相似文献   
997.
刘超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2,38(5):47-49,81
目的:分析纤支镜肺泡灌洗对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CP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住院治疗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2.92%),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a、PCT水平、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与对照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可有效改善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减轻炎症反应,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内镜下鼻腔扩容术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头痛、鼻塞及鼻出血等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F-36评分,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聚丙烯补片与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组织基质(SIS)补片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8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行TAPP,术中对照组采用聚丙烯补片治疗,研究组采用SIS补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6 h、12 h、1 d、3 d、9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股静脉血栓发生率、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腹股沟麻木消失时间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9 d,研究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腹股沟麻木消失时间和股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补片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患者TAPP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以及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效果优于聚丙烯补片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5例于该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缝合组42例与填塞组43例。两组均行鼻中隔矫正术,填塞组予以鼻腔填塞进行鼻中隔压迫,缝合组予以改良鼻中隔缝合进行鼻中隔压迫,比较两组术后48 h主观不适感(鼻面部胀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鼻塞)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缝合组各项主观不适感VAS、NRS评分均低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均低于术前,且缝合组低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填塞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可降低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VAS评分、NRS评分、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