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037篇 |
免费 | 9572篇 |
国内免费 | 48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74篇 |
儿科学 | 512篇 |
妇产科学 | 1300篇 |
基础医学 | 4998篇 |
口腔科学 | 3117篇 |
临床医学 | 28000篇 |
内科学 | 13274篇 |
皮肤病学 | 1270篇 |
神经病学 | 410篇 |
特种医学 | 823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4篇 |
外科学 | 16901篇 |
综合类 | 47379篇 |
预防医学 | 8917篇 |
眼科学 | 482篇 |
药学 | 16286篇 |
428篇 | |
中国医学 | 9199篇 |
肿瘤学 | 24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3篇 |
2023年 | 4363篇 |
2022年 | 5454篇 |
2021年 | 7172篇 |
2020年 | 4682篇 |
2019年 | 4466篇 |
2018年 | 2255篇 |
2017年 | 3649篇 |
2016年 | 4385篇 |
2015年 | 4744篇 |
2014年 | 8193篇 |
2013年 | 8133篇 |
2012年 | 10548篇 |
2011年 | 10999篇 |
2010年 | 10377篇 |
2009年 | 10367篇 |
2008年 | 10907篇 |
2007年 | 9554篇 |
2006年 | 8723篇 |
2005年 | 8537篇 |
2004年 | 7011篇 |
2003年 | 5871篇 |
2002年 | 5383篇 |
2001年 | 4757篇 |
2000年 | 3652篇 |
1999年 | 3028篇 |
1998年 | 2662篇 |
1997年 | 3030篇 |
1996年 | 2843篇 |
1995年 | 2170篇 |
1994年 | 3042篇 |
1993年 | 1792篇 |
1992年 | 1033篇 |
1991年 | 702篇 |
1990年 | 616篇 |
1989年 | 668篇 |
1988年 | 150篇 |
1987年 | 133篇 |
1986年 | 87篇 |
1985年 | 62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输卵管因素是继发性不孕症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5-50%(1),而输卵管通液术则是诊断和治疗该症的最常用方法,它以经济有效并且易于操作深受医患青昧。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实践中,也有部分患者在施术时出现一些小腹胀痛等不适感,个别严重者需终止手术。为尽量减少通液术中对患者的刺激,近几年,我们随机分别对金属导管与一次性子宫导管在输卵管通液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各100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导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3.
94.
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上下腔静脉癌栓并突入右心房病人1例,经采用胸腹联合手术于体外循环并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右半肝切除联合右心房、肝上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腔积液(胸液)可使胸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测定胸液中ADA活性,对判断胸液的良、恶性有所帮助。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68例肺癌并胸膜转移患者和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的ADA活性进行检测对比,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23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欣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4):532-534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80年1月~1998年6月,收治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23例,对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8例。56.5%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l/2肌层(13/23),56.5%有子宫外扩散(13/2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4.5%(6/11),几乎缺乏雌、孕激素受体,预后差,随访期内13例死亡。结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明显不同,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7.
98.
99.
近年来,乳腺癌成为女性高发的癌症,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非浸润性导管癌发病有增加的趋势。本专辑选译自《临床放射线》2003年第48卷第7期“非浸润性乳管癌治疗めぐる新知见と今後の展望”专辑,就非浸润性导管癌的放射线诊疗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详尽阐述,内容新颖,颇有参考价值。全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马文锋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100.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32例,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 DLT,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S1),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第二阶段(S2),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第三阶段(S3),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置管过深)的左侧单肺通气;第四阶段(S。),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置管偏浅)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71.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50.8%,肺顺应性(Cdyn)值减少36.2%;S3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87.4%,Cdyn值减少56.8%。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1.65倍,且气道峰压超过25cm H2O.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