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1147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728篇
药学   522篇
  3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2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观察 2种方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患者 10 5例 ,随机选择 5 5例 (A组 )在显微镜下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去除包裹、纤维性囊壁组织 ,用含 0 .4 g·L-1MMC的棉片在结膜下放置 5min ;5 0例 (B组 )在显微镜下用 5号针头潜行分离滤过泡后 ,在滤过泡旁 3mm结膜下注射MMC 0 .1mL。随访 2a后 ,观察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中成功 4 3例 ,有效 6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89.0 9% ;I型滤过泡 32例 ,II型滤过泡 17例 ,III型滤过泡 6例。B组中成功 2 9例 ,有效 6例 ,无效 15例 ,总有效率为 70 .0 0 % ;I型滤过泡 19例 ,II型滤过泡 16例 ,III型滤过泡 15例。经统计学处理 ,2组之间成功率 (χ2 =4 .95 ,P <0 .0 5 )、总有效率 (χ2 =5 .97,P <0 .0 5 )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功能性滤过泡采用切除增生的纤维性囊壁的手术优于针分离术  相似文献   
97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7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 随访3~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成功率:实验组88.6%(31/35),对照组69.4%(25/36);浅前房发生率:实验组5.7%(2/35),对照组36.1%(13/36)。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73.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单纯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10~30%不等。我们采用逆行切除联合低浓度的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明显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联合丝裂霉素(MMC)胸腔注射治疗高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病理确诊的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高龄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射5-Fu 750 mg/m2,MMC 8 mg/m2;对照组胸腔内注射顺铂(DDP)40 mg/m2,每3~5天一次,共3~5次.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0.6%,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60分者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50分者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5-Fu联合MMC胸腔注射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5.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过敏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右肺癌术后28 d,于2004年3月28日收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80 mm Hg,神志清,精神不振,发育正常,自主体位,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入院后用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MVP)方案化疔,并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 ml加注射用核糖核酸Ⅱ0.1 g,静脉滴注.第1天滴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20 min后病人感注射侧肢体瘙痒,未出现荨麻疹,肌肉注射非那根25 mg,30 min后症状消失,继续滴完上述液体无不良反应.第2天滴入注射用核糖核酸Ⅱ8 min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继之双侧上肢及胸腹部出现荨麻疹,血压60/10 mm Hg,脉搏112次/min,呼吸24次/min,脉律规整,心脏未闻及杂音,诊断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过敏.  相似文献   
976.
目的观察0.1%洛度沙胺滴眼液联合0.05 g/L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预防胬肉复发的作用.方法对67例(71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38眼),对照组31例(33眼).两组均施行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治疗组术后滴用0.1%洛度沙胺滴眼液,每天4次,共3个月,同时滴用0.05 g/L丝裂霉素C,每天2次,共6天,随访11~2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3例(3眼)失访.治疗组翼状胬肉复发率2.78%,对照组复发率31.25%,P<0.01,治疗组角膜创面愈合延迟.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滴用0.1%洛度沙胺滴眼液联合0.05 g/L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977.
目的观察凝血酶与丝裂霉素、顺铂及5-FU联合应用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通过胸腔引流管排尽胸液,然后分别向胸腔内注入凝血酶以及凝血酶加丝裂霉素、顺铂、5-FU(化疗组)。结果50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凝血酶组22例:完全缓解6例(27.27%),部分缓解10例(45.46%),无效6例(27.27%),总有效率72.73%;化疗组28例:完全缓解18例(64.29%),部分缓解9例(32.14%),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96.43%。结论凝血酶与丝裂霉素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地控制癌性胸腔积液,限制胸腔内癌细胞的扩散,较单一应用凝血酶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 (MMC PBCA MNPS)、PBCA MNPS和MF(磁流体 )以及MMC对正常人肝细胞株 (L 0 2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了PBCA MNPS与MMC PBCA MNPS;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MC PBCA MNPS、PBCA MNPS、MF与MMC对L 0 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 ;用自动生化仪测定了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结果收稿日期 :2 0 0 4-0 2 -0 3 ,修回日期 :2 0 0 4-0 3 -19基金项目 :国家“863”资助项目 ( 2 0 0 2AA2 14 12 1) ;广东省攻关资助项目 ( 2 0 0 2C3 0 10 3 )作者简介 :任 非 ( 1974-) ,女 ,博士 ,研究方向 :生物药剂学 ,Tel:0 2 0 6164 1888 872 3 6,E mail:renfeisky @tom .com ;陈建海 ( 1947-)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生物高分子材料 ,生物药剂学不同浓度的MMC PBCA MNPS对L 0 2细胞的相对抑制率(RIR % )为 :10 0 %、15 1%、2 5 1%、32 1%、39 9%与 4 5 0 % ;不同浓度的PBCA MNPS的RIR %依次为 :1 8%、5 2 %、10 0 %、12 9%、15 1%与 2 9 9% ;不同MMC浓度的RIR %依次为 :2 2 1%、35 1%、4 6 1%、6 2 0 %、80 1%与 88 9%。MF不仅不抑制L 0 2细胞的生长 ,还有利于细胞的生长。按照相对生长率 (RGR % ) ,MMC PBCA M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观察 5 氟尿嘧啶 (5 FU)、表阿霉素 (E ADM)和丝裂霉素 (MMC)体外对胰腺癌细胞 (Aspc 1及Bxpc 3)的作用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MTT测定法观察 5 FU、E ADM和MMC单用及合用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并应用中效原理判定药物合用的效果。结果 :单用或者合用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也增加 ,5 FU和MMC合用于Aspc 1细胞株 ,当效应为 0 .84时CI为1,大剂量时 (效应大于 0 .84 )是协同作用 (CI <1) ,小剂量时 (效应小于 0 .84 )是拮抗作用 (CI >1)。MMC和E ADM合用时表现为轻度的拮抗作用。 5 FU和MMC、MMC和E ADM合用于Bxpc 3,当效应分别为0 .4 9、0 .6 2时CI为 1,大于此效应表现为轻度拮抗(C >1) ,小于此效应则相反。 5 FU和E ADM合用对两株细胞量效曲线图的形态相似表现为轻度的拮抗作用 ,随着效应的增加拮抗作用略有下降。结论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 ,药物及细胞株的不同其量效曲线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动脉灌注或保留导管持续灌注以提高化疗药物局部浓度能够改善胰腺癌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0.
肝癌介入治疗几种方法的对比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肝癌中晚期治疗以肝动脉插管化疗灌注栓塞(TACE)为首选治疗方法,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但仍有部分病人在多次栓塞治疗肿瘤缩小后又再复发。我科自1996年4月至1999年7月共行上述治疗567例,资料较完整者132例,其中33例采用行TACE治疗后,再在B超介导下瘤体内注射丝裂霉素(MMC) 碘油混合乳剂的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