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7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736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946篇
内科学   549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429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115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1301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456篇
  20篇
中国医学   642篇
肿瘤学   20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82.
“病为本, 工为标”是中医对医疗活动中医患的主从关系的论述, 强调患者的地位及医患配合的重要性, 这与叙事医学理论构建中的“主体间性”理念有着相似之处。文章旨在通过对“病为本, 工为标”进行阐释, 结合叙事医学原理钩沉, 尤其侧重对主客间性进行挖掘, 拓展其现代价值, 为中国叙事医学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建立广山楂Malus doumeri指纹图谱,测定各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探讨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功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8批广山楂的指纹图谱。利用大鼠高脂模型,测定不同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 regression,PLSR)、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药效指标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构建了广山楂的HPLC图谱,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2个共有峰(绿原酸、根皮苷)。活血化瘀实验表明,不同批次广山楂活血药效指标间具有明显差异,在标定的广山楂6个特征峰中,峰2~6与HDL-C呈正相关,峰1、5、6与LDL...  相似文献   
84.
槲皮素是蔬菜、水果、中药中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糖尿病、抗菌、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由于槲皮素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和合成新的槲皮素衍生物,以改善其缺点,进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对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抗糖尿病、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为天然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7-取代-2-取代-6,8二氟-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的合成,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方法:通过缩合,Gould-Jacobs环合,亲核取代得到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选用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设计合成26个化合物,其中20个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抗菌活性实验以氟罗沙星为对照Ⅲi,Ⅲj和苯环上无取代的化合物Ⅲb1,Ⅲb2的活性比氟罗沙星稍好,特别是化合物Ⅲb2的活性优于氟罗沙星。结论:合成的26个化合物中有一些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Ⅲb2的活性优于氟罗沙星,该类化合物值刘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新型三唑苄胺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3个1-[2-(N-甲基-N-取代苄基)氨基-2(2,4-二氟苯基)乙基]-1H-1,2,4-三唑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选择8种临床致病真菌为试验菌,观察本类化合物对它们的体外抑菌作用,并与布替萘芬和益康唑作比较。结果和结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8种试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部分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活性明显高于布替萘芬;化合物2、13对新型隐球菌的活性是益康唑的64-128倍,化合物2、3、13、16对多数真菌显示较强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苄胺类和氮唑类化合物的特征结构组合在一起,对某些真菌的抑菌活性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但苄基为萘苄时,对多数深部真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87.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学习记忆动物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指标。方法 应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模型实验。结果 测得大龄组 (约 12月 )和小龄组 (<4月 )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刺激次数分别为 (32 .6 2± 2 0 .5 9)次 (n =2 1)和 (2 0 .6 2± 14.2 5 )次 (n =2 1,P <0 .0 5 ) ,学会时 9次正确反应的潜伏期分别为 (7.44± 2 .89)s和 (6 .93± 1.49)s(P >0 .0 5 ) ,并观察到刺激次数与逃避到安全区的潜伏期呈类双曲线型时反应量 效关系、刺激次数与移动正确率呈非线性正变关系。结论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存在特殊类型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  相似文献   
88.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科学和伦理学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 ,是医学道德的科学 ,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合格医学生 ,不仅要注重医学知识的教育 ,而且要重视医学伦理道德的引导和培养。本文从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模式 ,旨在从理论到实践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 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2,上颌义齿宽度a3,上颌义齿长度a4,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1,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2,上唇系带切迹至上颌中切牙切端连线的高度a6,上中切牙区唇侧基托最薄处厚度a7,并以此设计颌位记录托盘支撑杆孔间距b1,支撑杆孔至托盘前缘距离b2,托盘宽度b3,托盘长度b4,上颌后牙区托台高度b51,支撑杆高度b52,前部手柄高度b6,前部手柄厚度b7,以制作不同型号的颌位记录托盘.结果: 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单位:mm)分别如下:a1:37.1,44.5,59.6;a2:22.6,29.0,38.1; a3: 48.5,58.2,76.6; a4: 37.4,50.8,61.0; a51: 5.6,9.5,14.7; a52: 3.8,9.9,18.8; a6: 8.9,16.6,24.7; a7: 1.2,2.8,5.9.设计大,中,小3种号型的颌位记录托盘.临床应用时,首先在托盘组织面用硅橡胶重衬,托台平面和前部手柄下缘确定牙合平面;继而安装下颌支撑杆,旋转螺丝至合适的垂直距离;然后在支撑杆前后放置硅橡胶,确定水平关系;最后在前部手柄唇侧画线标记面部中线及微笑,静息时上唇下缘位置.结论: 本研究测量的全口义齿数据对分析修复空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设计的托盘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确定颌位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of caffeine on mental performance using a caffeine-sensitive rapi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ask (RIP) in a pre/post cross-over design. Twenty female nonsmoking regular coffee drinkers received 0, 1.5, 3 and 6 mg/kg caffeine in a balanced order and the measurements were extended to cardiovascular, EEG and mood parameters. Surprisingly, the dose-effect curves for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were rather heterogeneous. Whereas increasing effects with increasing caffeine doses were observed for - and -EEG frequencies, anxiety, wakefulness, and some coffee ratings, negativ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s were obtained for RIP processing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No apparent dose-effect relationships were seen for reaction time and motor activity. Thu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are rather shallow and heterogeneous and that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have different ranges in which they are sensitive to caffeine. The caffeine doses which might have beneficial behavioral effects ar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ested dose range and comparable to those found in caffeine-containing bever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