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71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36篇
中国医学   287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金匮要略》脉学特色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华 《中医药学刊》2003,21(1):128-129
从七个方面,即:以脉诊病,以脉鉴别疾病,以脉鉴 证候,以脉解释病机,以脉指导治疗,以脉判断预后,一脉多病,一病多脉等论述《金匮要略》脉学特色,认为,依据脉象鉴别疾病,是仲景论脉特点之一,临证时,当脉证合参,方可诊断确切。  相似文献   
62.
《金匮》肾气丸义理及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乃阴阳兼顾,阴中求阳,益肾生气,温补肾阳之总方。其在《金匮要略》中治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凡五病。后世师其法而立新方者甚多,诸如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丸、右归饮、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等。  相似文献   
63.
应用《金匮》学术思想辨治更年期高血压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望乐 《河南中医》2003,23(9):9-10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期前后的常见症候群 ,其中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即更年期高血压 ,多表现为 :月经紊乱 ,阵发性潮热 ,心烦汗出 ,收缩压≥ 18.7kPa ,和 (或 )舒张压≥ 12 .0kPa ,且波动明显 ,常与潮热同时发生 ,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应用降压药物时 ,易致血压下降过快过低 ,引发新的临床症状 ,而原有的潮热、心烦等症也不能得到改善。祖国医学认为 ,更年期综合征属绝经前后诸证 ,发生在女子七七肾气渐衰、冲任脉虚之年 ,以肾虚为主。肾水不足 ,水不涵木 ,致使肝阳上亢则潮热汗出 ,血压升高 ;同时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烦失眠。一般临床…  相似文献   
64.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二条云:“妇人宿有疒徵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疒徵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血不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疒徵不去故也,当下其疒徵,桂枝茯苓丸主之。”对此,历代医家多认为是疒徵胎互见之症,即宿有疒徵病又兼受孕,并因疒徵痼致使孕后下血不止。然笔者以为,仲景所辨旨意并非如此。其理有三。1“妇人宿有疒徵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疒徵痼害”。妇人三月无胎动,如唐《千金要方》曰:“一月始胎,二月…  相似文献   
65.
裴正学 《西部中医药》2003,16(10):10-14
所谓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一千多年来,历代医家对经方的卓越疗效予以高度肯定。由此升华而出的理论,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经方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述于后,不妥之处尚望同道们批评指正。1麻黄汤与桂枝汤“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上述经文说明外感有伤寒,中风,温病三部分,伤寒是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中风是头痛,发热恶寒,有汗,脉…  相似文献   
66.
从《金匮要略·胸痹》篇探讨张仲景对比较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法 ,是分析和确定各种现象之间的共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中医学对于人体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与自然界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认识 ,主要通过直接观察 ,广泛运用比较的逻辑方法而获得。因此 ,比较法是中医学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在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仲景的《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 ,是一部辨证论治杂病的专著 ,书中许多篇章都运用了比较法 ,其中合篇就是很好的例证。如合血痹虚劳为一篇 ,是比较了二者的病理基础均是由气血虚损所致 ,故将之合篇讨论。特别是胸痹篇 ,所载原文共 9条 ,出方 9首 (不含附方 )…  相似文献   
67.
关节炎、肝炎并存者并非少见 ,但却鲜为人知。膝为筋之会 ,肝主筋 ,二者受炎症累及 ,从中医病机是可解析的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有这方面的论述[1] ,笔者用该篇中的侯氏黑散加减 ,治疗关节炎合并乙肝者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关节炎发病与乙肝的紧密关系 ,并排除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当乙肝复发时 ,关节炎也可复发。[2 ]乙肝并发关节炎诊断要点[3 ] :①乙肝病人中约有 2 0 %关节受侵犯。②关节炎常为乙肝的前驱症状 ,在乙肝发病之前发生关节炎症。③关节炎起病…  相似文献   
68.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梁的临床运用较广,笔者将泌尿系疾病的辨证分型及《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方或法加以整理归纳为8个方面,以利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9.
在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对脏腑阴虚的治疗,极少单纯使用养阴药组方,每在养阴之品中配用补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甘草等.笔者认为,养阴配用补气并非气阴双亏证的气阴双补.盖因人体阴液有赖气之化生资助,且人体之气依靠阴液的滋养,阴虚易致气亏.<灵枢·本神篇>曰:"是故五脏六腑之藏精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笔者特将有关方药归纳为以下六法.  相似文献   
70.
《金匮要略》“历节”,“黄汗”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青 《国医论坛》1997,12(1):43-44
金匮要略》为中医现存最早诊治来病的专书,被公认为辩证论治的典范。书中的“历节”、“黄汗”后世讨论颇多。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历书”实属今之“痛风”;“黄汗”有似今之“痛风性肾病”,试分述之。1“历节”即是法风“历节”病名始见于《金E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对其症状描述云:“疼痛如掣”、“历节痛.不可屈伸”、“脚肿如脱”、”独足肿大,黄汗出”、“头眩”、“短气”等,并已认识到“饮酒汗出当风”是最常见的诱因,肝肾不足之体,风寒湿邪侵入累及关节为主要病因病机。因疼痛遍历关节故称“历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