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18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口腔生物医学》2012,(3):163-164
分别以感染复数(MOI)为0、50、100的腺病毒为载体的BMP-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舌癌Tca8113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Tca8113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ca8113细胞BMP-2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MOI为100时转染率最高,转染前后Tca8113细胞形态变化不大,Western blot检测到Tca8113细胞BMP-2的表达,转染后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人BMP-2在体外能够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2.
霍峰  王鹏  苏哲君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194-2196
目的:总结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例舌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全部病例行舌癌扩大切除术,舌缺损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同期修复。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10例皮瓣存活,皮瓣形态自然美观,舌活动灵活,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男性患者组织瓣上有胡须生长。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愈合。结论: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操作简单,修复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在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15例舌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患者,肿瘤根治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组织瓣同期修复,皮瓣大小为6 cm×10 cm^8 cm×15 cm,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要求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完全成活。术后于门诊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舌部受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但是吞咽及语音功能欠佳;大腿供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全舌或近全舌切根治术后遗留的组织缺损,以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可以较好的恢复舌的部分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34.
自护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奥瑞姆(Orem)提出的,这种护理理念以理论为指导,成为临床护理的指导模式。舌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残存的舌体、口底组织肿胀等原因,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教会患者用手语、眼神、书写表达意愿进行交流;指导患者练习吞咽动作,舌癌造成语言沟通和饮食摄入的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将Orem自护理论和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对33例行舌癌联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舌癌术后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结果并分析舌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90例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舌癌的患者均在手术治疗≥3月之后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计算符合线路显像对舌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效能.舌癌预后分析中,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及逐步回归向后最大似然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舌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 (58/61)、69.0%(20/29)、86.7%(78/90)、86.6%(58/67)、87.0%(20/23).在34例舌癌术后复发患者中,复发部位以舌体(32.4%,11/34)最为多见.在40例舌癌术后转移患者中,主要为淋巴结转移(65.1%,41/63),其次为肺转移(27.0%,17/63)、骨骼(6.3%,4/63)转移.90例舌癌术后患者的总体1年生存率为82.5%,3年生存率为54.7%,5年生存率为52.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舌癌术后生存率与TNM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等级、早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χ2=26.282、9.629、9.629、9.442和4.928,P均<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舌癌术后的预后危险因素为TNM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等级、早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延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Wald值=9.855、6.585、5.042、6.271、4.354和5.134,P均<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舌癌术后监测及预后评估中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内源TEAD基因的水平,观察TEAD基因对舌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TEAD基因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Tea8113,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后的Tca8113细胞中TEAD基因的表达。采用CCK8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iRNA干扰Tea8113细胞后,TEAD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细胞生长缓慢,体外侵袭能力下降。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TEAD的表达,可抑制,rca8113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提示TEAD基因在舌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和比较MRI与CT增强扫描在早期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颈部进行MRI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二者对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鳞状细胞癌,54例患者中确诊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35例(64.81%),舌癌隐匿性颈淋巴未转移19例(25.19%)。54例患者共分离出淋巴结2 101个,其中病理阳性淋巴结85个,病理结果与影像结果对比,MRI检测的准确率88.89%(48/54)、灵敏度91.43%(32/35)及特异度84.21%(16/19)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的66.67%(36/54)、74.29%(26/35)及52.63%(10/19),其中准确率、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口腔舌癌细胞系Tca8113及其脑转移细胞株Tb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舌癌转移机制。方法 以舌癌细胞系Tca8113及其脑转移细胞株Tb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 用Cy3和Cy5荧光染料标记,制备成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和分析;并应用RT-PCR技术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在1 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37个基因表达有差异(2倍以上),其中15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22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RT-PCR技术对其中6个基因表达差异的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舌癌细胞转移侵袭可能与多个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设计一种改良型口腔护理冲洗管并探讨此种冲洗管在舌癌患者术后口腔冲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行舌癌手术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均采用口腔冲洗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型口腔护理冲洗管进行口腔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冲洗管进行冲洗,比较分析两组冲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口腔清洁度、患者舒适度、粘膜损伤及伤口感染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型口腔冲洗管达到了舌癌术后口腔护理的要求,能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早期愈合,节约护理人力资源成本,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舌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和高分辨率溶解法,检测43例舌癌组织、11例正常舌组织中HMGB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和复发的关系。结果:HMGB1蛋白在舌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为72.1%,弱阳性率为27.9%,在正常舌组织中弱阳性表达(P<0.01),HMGB1mRNA在舌癌组织的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HMGB1表达强度与舌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相关(P<0.05)。结论:HMGB1在舌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舌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