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49篇
预防医学   39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97篇
中国医学   142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建立济川煎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产地饮片对济川煎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产地饮片制备济川煎样品,利用Caprisol C18-AQ 100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了15批济川煎的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饮片制备的济川煎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15批济川煎HPLC指纹图谱有13个共有特征峰,指认了3个特征峰成分,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通过CA发现,样品主要受枳壳产地影响,可分为两大类;PCA与CA结果基本一致;OPLS-DA筛选出了不同批次济川煎的2个差异性质量标志物,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了8号为柚皮苷。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将济川煎按枳壳产地不同分为2类,差异性质量标志物为柚皮苷,可用于济川煎的质量控制评价。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AD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专利数据库中治疗AD的中药复方, 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 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专利复方220个, 涉及中药361味;排名前10的高频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人参、川芎、黄芪、枸杞子、茯苓、熟地黄、当归、丹参;高频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多属温、平、寒;药味多属甘、苦、辛;归经多属五脏经络;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数据16条, 其中两项组合4条, 三项组合12条, 关联性最强的药组为"石菖蒲-远志"和"石菖蒲-川芎-远志";聚类分析得出4个处方组合和3个药对组合, 包含开心散、左归丸、八珍汤等加减结构。结论中药专利复方治疗AD以"调补五脏治其本, 化痰祛瘀治其标"为核心治法, 符合中医药治疗AD的理论基础, 可为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脑心通胶囊多指标UPLC检测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筛选出差异性成分。方法 采用UPLC进行脑心通胶囊多种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SPSS、SIMCA-P 14.0对20批药品进行主成分(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聚类分析(HCA)。结果 脑心通胶囊中检测出8种有效成分,确定3种检测波长(254 nm、324 nm、280 nm),通过分析桑皮苷A、迷迭香酸、丹酚酸B 3种成分20批次药品中出现1次误判,可用于不同批次药品划分,丹酚酸B、芍药苷这两种成分含量最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成分对脑心通胶囊质量影响较小。结论 建立的脑心通胶囊成分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多指标成分的差异性研究为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中药材黄精中29种无机元素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黄精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黄精样品经微波消解法处理后,采用ICP-MS法测定9个产地60批黄精药材中29种元素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黄精中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黄精中无机元素的种类基本无差异,但含量差异较大,在测定的29种元素中,Cr、Cu、Ni、Ga含量整体相对较高,其他无机元素含量整体相对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黄精表现出一定的聚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安徽的黄精综合得分最高,从无机元素角度考虑,安徽产黄精的质量较好。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黄精中29种无机元素的同时测定,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疾病的文献,构建免疫性不孕的方药数据库,并运用Excel 2019、origin 21、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4.1等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1首方药,共涉及1 350频次中药使用,药物118味,使用频率大于20次的药物有22味,依次为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黄芪、赤芍、枸杞子等,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补虚药又以补肾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多,药物归经主要归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8条核心关联,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4个。结论:临床上免疫性不孕的基本治疗大法为从肾论治,中药主要以补肾药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随证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健脾益气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CAG的规范化辨证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证候、证素、病例数及处方药物组成,分析比较前25年与近5年文献CAG证候与证素的频次、病例数与构成比。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最后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45篇,含中医证型42种,CAG常见证型有脾胃气虚证、胃阴亏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CAG病位多在胃、脾和肝,常见病性证素有气虚、阳虚、热、阴虚、气滞、瘀、湿。相比于前25年文献,近5年文献更多见脾胃气虚证、胃阴亏虚证和肝胃不和证,病性证素更多见气虚、热、阴虚、气滞和瘀。共涉及处方260首,涵盖药物191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白术(56.54%)、党参(46.54%)和白芍(46.15%)。30味高频药物聚为8类时效果最佳。结论:CAG以脾胃气虚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胃、脾和肝,病性多见气虚、阳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基于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量表对艾滋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将量表的条目作为序列,利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方法计算患者每个量表得分的相似性,取平均值后得到患者间的相似性。使用层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以Calinski Harabasz Index(CHI)、Davies Bouldin Index(DBI)和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SC)3个指标评价聚类质量并确定最优聚类数。根据每个聚类内不同精神状况患者的分布,为各聚类赋予标签,计算F1值评价聚类的准确性。另外使用欧氏距离以及基于单一量表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二者的聚类质量、准确性、临床解释性。结果 基于量表DTW相似性的患者聚类在CHI、DBI和SC 3个聚类质量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基于欧氏距离的聚类(166.24 vs. 72.68、2.91 vs. 4.25、0.31 vs. 0.16)。使用DTW相似性作为距离测度进行聚类时,利用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3个量表得分的聚类结果F1值(0.739)高于使用单一量表得分的聚类结果F1值(0....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中药用药特点及神经认知学特征,为此类患者辨证用药、预后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428例,其中额颞顶脑梗死172例、非额颞顶脑梗死256例。利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对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挖掘其中药用药特点;对比额颞顶脑梗死与非额颞顶脑梗死认知损伤情况,观察额颞顶脑梗死神经认知学特征。结果 归纳得到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4类,分别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阻证、气虚血瘀证;挖掘其常用中药组合6类,功效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滋补阴液、化痰健脾、化痰活血、疏肝理气为主;额颞顶脑梗死较非额颞顶脑梗死认知损伤发生率更高,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损伤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颞顶脑梗死脾肾气虚更为显著;中药用药强调脾肾肝同调,兼顾理气祛痰散瘀之法;神经认知学表现以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损伤为甚,可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及其归经进行频次分析;以《中医内科学》五脏疾病为条目,整理选用代表方剂常用药物,建立二级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剂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中药学》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收录454味,频次排前3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8.29%)、肺经(15.94%)和胃经(14.43%)。治疗五脏病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249味,高频药物频次≥24次,共25味,甘草(93次)、茯苓(86次)、陈皮(68次)、当归(67次)、半夏(64次)、白术(61次)的用药频次居多。关联规则分析有37组药物组合置信度=100%,其中白术-黄连(补虚药-清热药)、陈皮-半夏-当归(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支持度最高,均大于3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得出6类新的药物组合。治五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古今名医论治淋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选方提供借鉴.方法 整理《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历代名医论治淋证的有效经验方,将复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进行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中药属性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