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简述宋元明《灵枢经》递承关系,对萧延平校勘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进一步研究,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灵枢经勘误表》之再校勘。  相似文献   
102.
陆寿康 《中医杂志》2012,53(22):1917-1920,1926
根据《灵枢》论述,提出不同于中医药临床治病八法的针灸治病八法,并主要介绍其中的调、通、引、决、温、劫六法,包括各法内容范畴、适应范围、技术要点、处方示例等.  相似文献   
103.
正《经水》是《灵枢》的第十二篇;《邪客》是《灵枢》的第七十一篇。古人在长期的医学活动中,观察到人体内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功用,十二经脉内禀气于五藏六府,五藏六府外濡养于十二经脉;五藏主藏精神而周全性命,六府主化水谷而产生气血,十二经脉主行血气以营运全身,所以《经水》篇说:"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  相似文献   
104.
总结概括《灵枢·血络论》的学术思想为:首次提出“邪气在络”的理论及治疗原则;运用经脉气血盛衰理论指导临床;提出血脉在体表盛衰的观察要领;阐述针刺后肉着的原理.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灵枢·逆顺肥瘦》论述了不同体质应有不同的刺法(即因人制宜)的针刺原则,并论述了脉之逆顺的规律。文中对针刺的方法提出了"针刺必守法则,针刺宜因势利导,刺法应因人而异"的规律。对今天针刺方法的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论述了刺五节的适应证和针刺方法、刺五邪手法、解结法的适应证及操作、推引法的应用,并重申真气、正气、邪气概念。本文从刺有五节、随证而异,病有五邪、刺有五章,人参天地、故可为解,推引三法、寒热辨之,真正邪气、明辨性质5个方面论述了该篇的主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7.
寿夭刚柔篇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从“立形定气而视寿夭”、“审知阴阳,刺之有方”、“治疗应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几个方面入手,对针灸与人之寿夭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寿夭刚柔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人之寿夭与疾病、疾病阴阳表里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治疗与时相应和因人而异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8.
“刺有三变”语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黄帝问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日: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问日:刺三变者奈何?伯高日: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黄帝问日:刺寒痹内热者奈何?伯高日:刺布衣者,以火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相似文献   
109.
案一 某某,女,57岁,住荆州城内。1971年12月3日就诊。发病十余日,目下微肿如卧蚕,小便黄赤,微恶风寒,发热,头痛,腰痛,鼻塞,流清涕,口渴欲饮冷,心下硬满,按之不舒,然不碍饮食,心悸,微咳,脉浮。乃风寒激水于上,阳热内郁,法宜外散表邪,内清郁热,佐以降饮止咳,方用“越婢加半夏汤”治之。  相似文献   
110.
开场白马克思曾经引自《摩尔和将军》一书中的一句话:"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段话可以说是祝总骧教授一生执著地浸淫在祖国传统中医的瑰宝——经络学研究事业的真实的思想写照。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尽快将经络的实质搞清楚","中医的经络理论,不要墙内开花墙外结果"。为了周总理这一沉甸甸的嘱托,祝总骧从此矢志不移地投入到经络学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如果说经络学是浩瀚无边、缥缈溟濛的太空,牵引他向着这一未知领域迈进和探寻,那么新中国首任总理的一份沉甸甸嘱托,则给了他一副坚不可摧的翅膀,引领着他向着生命科学领域飞得更高、更远。一部不朽的上古时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一尊锃亮亮的宋代铜人,犹如神圣而美丽的生命图腾,每每它们精灵般地飘忽在祝总骧的梦乡,让祝总骧为之倾倒,顶礼膜拜。《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