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69篇
  免费   10909篇
  国内免费   6030篇
耳鼻咽喉   797篇
儿科学   990篇
妇产科学   1400篇
基础医学   29015篇
口腔科学   3289篇
临床医学   7058篇
内科学   14251篇
皮肤病学   2009篇
神经病学   8983篇
特种医学   2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8478篇
综合类   15706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948篇
眼科学   2860篇
药学   10435篇
  15篇
中国医学   3262篇
肿瘤学   8589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1180篇
  2022年   1895篇
  2021年   3280篇
  2020年   3190篇
  2019年   2864篇
  2018年   2965篇
  2017年   3460篇
  2016年   3981篇
  2015年   4476篇
  2014年   6759篇
  2013年   8341篇
  2012年   6461篇
  2011年   7440篇
  2010年   6060篇
  2009年   5808篇
  2008年   6093篇
  2007年   6070篇
  2006年   5558篇
  2005年   4773篇
  2004年   4026篇
  2003年   3294篇
  2002年   2514篇
  2001年   2110篇
  2000年   1820篇
  1999年   1606篇
  1998年   1480篇
  1997年   1391篇
  1996年   1273篇
  1995年   1313篇
  1994年   1167篇
  1993年   1012篇
  1992年   843篇
  1991年   805篇
  1990年   678篇
  1989年   670篇
  1988年   567篇
  1987年   527篇
  1986年   447篇
  1985年   687篇
  1984年   612篇
  1983年   435篇
  1982年   537篇
  1981年   411篇
  1980年   349篇
  1979年   304篇
  1978年   210篇
  1977年   161篇
  1976年   148篇
  1975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生长板软骨细胞旁分泌作用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成骨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大鼠BMSCs与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间接共培养,培养终末期做细胞化学染色,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生长板软骨细胞持续高表达VEGF。BMSCs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ALP活性升高,BMSCs的VEGF的表达也逐渐增强。培养液加入两种分泌型VEGF中和抗体后,VEGF表达趋势不变,ALP活性仍为升高趋势,也不影响培养终末期钙化结节的形成。培养终末期BMSCs的CD31和CD34均阴性。结论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VEGF的表达符合成骨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规律,与成骨细胞特征性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体外条件共培养条件下,中和VEGF后并不能阻碍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32.
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起源于干细胞的假说正在各种人类肿瘤中得到证实,肿瘤不单是一种基因病,而且是一种干细胞病,基因突变作用于干细胞,干细胞突变成为肿瘤干细胞,这是肿瘤发生、再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的问题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该文介绍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33.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速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中的增殖和生长情况。[方法]将速固化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支架材料预先成形。采用全骨髓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在体外对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72h首次换液,细胞融合80%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与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复合培养,分别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扫描电镜等检测细胞在材料中的增殖和生长情况。[结果]用酶标仪检测OD值提示共培养后,支架内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内见有细胞生长,细胞表面可见分泌颗粒。[结论]速固化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可在材料内黏附和增殖,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34.
肝干细胞的基因治疗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肝干细胞是基因治疗的良好靶细胞:肝干细胞不同于其他的人体肝细胞,有两方面的特征,即具有干细胞的高度增殖的能力,又具有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研究表明完全分化成熟的肝细胞移植入合适的宿主之后可以在肝脏中重新分群发挥功能。为什么要选择肝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呢?(1)成熟的肝细胞在肝脏中重新分群需要持续的肝损伤或内源性肝细胞增生障碍来提供选择压力,而干细胞则不需要。(2)尽管成熟的肝细胞可以在体外  相似文献   
235.
目的 探讨自制苏芪合剂对Ⅲ~Ⅳ级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患者T细胞功能的改善.方法 28例Ⅲ~Ⅳ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醋酸泼尼松-日1mg,kg,隔日晨起顿服,盐酸苯那普利-日10mg;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自制苏芪合剂.8周后,观察患者缓解率、T细胞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缓解率、T细胞功能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 苏芪合剂联合治疗Ⅲ~Ⅳ级IgA肾病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T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36.
T cells contact allogeneic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 and assemble, at their contact interface, a molecular platform called the immunological synapse. Synapse-based molecules provide directional signals for the T cell--either positive signals, resulting in T-cell activation, or negative signals causing T-cell inactivation or anerg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n vivo T-cell anergy we analyzed the contacts made between in vivo anergized T cells and APCs, and determined which signaling molecules were included or excluded from their immunological synapses. Anergy was induced in TCR transgenic mice by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emiallogeneic donor spleen cells. T cells from anergized mice were mixed with APCs, the T-cell/APC synapses imaged using deconvolution microscopy, and their molecular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T cells from anergic mice formed unstable immunological synapses in vitro with allogeneic APCs and failed to recruit the signaling proteins necessary to initiate T-cell activ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cell anergy induced by exposure to semiallogeneic donor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defects in the earliest events of T-cell activation, immunological synapse formation and recruitment of TCR-mediated signaling proteins.  相似文献   
237.
目的通过观察菲立磁标记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BMSCs)自体移植脊髓后的核磁共振活体示踪及形态,期待找到一种应用非侵袭性方法来识别、跟踪BMSCs的存活状态及与宿主组织整合情况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股骨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使用“Feridex-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普鲁士兰染色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体外标记的细胞自体脊髓移植,磁共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与正常未标记的细胞相比较,FE-PLL标记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经菲立磁标记的兔BMSCs自体脊髓移植后,可在核磁共振上活体示踪。结论菲立磁与核磁共振联合可无创性活体标记检测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基本的存在部位、存在方式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可以用来活体示踪移植的BMSCs。  相似文献   
238.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arrow 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M SC s)-小肠黏膜下层(sm a llin testina l subm ucosa,S IS)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移植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后对心功能及缺血区建立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已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6周的黑山羊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抽取自体骨髓,经体外分离M SC s,进行培养、传代,以第3代细胞行5-B rdU标记并与S IS支架材料复合培养5 d,制备M SC s-S IS组织工程心肌补片。将其缝合至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处理。于植入后6周,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动物心功能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结果术后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心博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81±4.91、37.06±4.75 m l和59.20%±5.41%和44.56%±4.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72.55±8.13、83.31±8.61 m l和29.75±5.98、46.25±6.68 m 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分别为:E峰最大速度分别为54.85±6.35 cm/s和43.14±4.81cm/s(P<0.01);A峰最大速度分别为52.33±6.65 cm/s和56.91±6.34 cm/s(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照组左室腔扩张明显,室壁运动明显减弱,梗死区呈瘤样扩张,局部室壁反常运动;实验组左室腔明显小于对照组,室壁运动较对照组强,心尖梗死区扩张不明显。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见实验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与回旋支间明显侧支循环建立。结论M SC s-S IS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移植于黑山羊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后侧支循环建立,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40.
The best-characterized mechanism of the ac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is to prevent T-cell clonal expansion, thus contain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ensuing immune response. As T-cell recruitment to the inflammatory site is another key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ell-mediated inflammation, w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wo commonly used immunosuppressants, cyclosporin A (CsA) and the rapamycin-related compound SDZ-RAD, on the motility of human CD4+ T cells. We show that CsA, but not SDZ-RAD, inhibits T-cell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in vitro. CsA selectively impaired chemokine-induced T-cell chemotaxis while integrin-mediated migration was unaffected. The inhibition of T-cell chemotaxis correlated with reduced AKT/PKB but not ERK activation following exposure to the chemokine CXCL-12/SDF-1. In addition, CsA, but not SDZ-RAD, prevents some T-cell receptor-mediated effects on T-cell motility. Finally, we show that CsA, but not SDZ-RAD inhibits tissue infiltration by T cells in vivo. Our data suggest a prominent antiinflammatory role for CsA in T-cell-mediated tissue damage, by inhibiting T-cell trafficking into tissues in addition to containing clonal expa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