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5篇
  免费   1660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302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3394篇
预防医学   435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868篇
  11篇
中国医学   7254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905篇
  2020年   849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1076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桥本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均用甲泼尼龙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结果:WAIS-R评分操作量表分、WMS-R评分量表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桥本脑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泻浊化瘀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7例尿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泻浊化瘀汤,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透析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的水平。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cr、BUN、血钙、血磷、PTH、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磷、PTH、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Scr、BUN、血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L-2、IL-6、TLR4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IL-2、IL-6、TLR4和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浊化瘀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有利于降低血磷、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及TLR4的水平,对于改善血透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加味)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65例SAP患者分为中药组35例,对照组30例。2组的内科治疗相同,中药组一经确诊即予柴芍承气汤加味银杏叶治疗,每剂煎成100~150m l,自鼻胃管内注入或口服,每日2~3次,直至患者腹痛缓解、腹胀基本消失、肠鸣恢复。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72 h后的PaO2、SaO2肾功能、脑病、局部并发症情况、腹痛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病死率,以及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中药组与对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5.71%、73.73%,P<0.05;肾损害、脑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腹痛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血清中PAF、TNF-α、IL-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汤剂对SAP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抑制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可能是该汤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
DTF降茶氟剂降茶氟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DTF制剂降茶氟效果。方法在不同制茶方法程序中加入DTF制剂观察其降氟效果。结果在冲泡或煮沸(1.0g茶叶,200ml水量)沏茶中,0.2gDTF可使茶氟降低约60%,使茶水氟浓度由2.0~4.0mg/L降到1.0mg/L左右,茶液色、味、pH值无改变。结论DTF是1种有效的降茶氟剂。  相似文献   
25.
拆方研究补中益气汤中黄芪 甘草及全方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检测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甘草及全方对病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 7组检测全方中黄芪、甘草及全方缺黄芪、缺甘草组方对利血平制备的脾虚小鼠的 5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黄芪能使Hb明显升高 ,单味甘草对某些免疫功能不起作用甚至起抑制作用 ,缺甘草组方作用低于全方 ,全方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结论 黄芪是方中主要升高Hb药物 ;方中甘草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中药健肝愈胃汤(自拟)、西药心得安、奥美拉唑、胶态果胶铋胶囊联合治疗门脉高性胃病(PHG)的疗法。方法将136例PHG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常规口服心得安、奥美拉唑、果胶铋;治疗组84例在常规服用以上西药的同时服用中药健肝愈胃汤。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3%。显效率46.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7%,显效率1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健肝愈胃汤、西药心得安、奥美拉唑、果胶铋联合治疗PH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肝郁、脾虚大鼠Th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研究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Th细胞PKC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脾虚时PKC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四君子汤治疗后恢复正常 (P <0 .0 5 ) ,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肝郁时PKC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柴胡疏肝散治疗后恢复正常 (P <0 .0 5 ) ,但四君子汤治疗效应不明显。结论肝脾两脏在T细胞尤其是Th0的活化中具有相关性 ;PKC参与了肝脾这种相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生化汤源流及后世应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生化汤源流及其功用 ,对傅氏活用生化汤的经验做了简要分析 ,从以病论方、以证论方、以药论方三方面总结现代应用生化汤的状况 ,初步探索生化汤的临床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全麻病人麻醉前用药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需全麻手术病人,在麻醉诱导前静注长托宁0.015 mg/kg,观察注药前、后5、10、20分钟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口干程度以及术中术毕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情况.结果:病人使用长托宁后5、10、20分钟的血压、心率与使用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氧饱和度未见明显改变,用药10分钟病人有轻度口干,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少.结论:长托宁用于全麻病人麻醉前给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0.
绿茶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及免疫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茶叶防癌作用,以接种Lewis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为实验模型,研究绿茶对带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C57/BL6J小鼠胸腺重量及其指数减轻,T淋巴细胞CD4亚群阳性百分数及CD+4/CD+8比值下降,外周血白细胞本底化学发光降低,受酵母多糖刺激产生的化学发光增高以及脾IgM抗体生成细胞数减少。绿茶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上述各项指标的不良改变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