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5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9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Risperidone (RIS)-loaded microspheres based on poly(alkylene adipate)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fferent aliphatic diols were prepared by the oil in water emulsion and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Specifically, 3 polyesters, namely poly(ethylene adipate), poly(propylene adipate), and poly(butylene adipate), were prepared with the aid of a 2-stage melt-polycondens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 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esters increased as the diol molecular weight increased, while all polymers were of semi-crystalline nature and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was varying from 49.1°C to 51.8°C and 65.9°C for poly(propylene adipate), poly(ethylene adipate), and poly(butylene adipate), respectively.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RIS-loaded microspheres varied from 10 to 100 μm depending on the polyester type and the drug loading, whil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ed amorphous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in the cases of high drug-loaded microspheres. In vitro drug release studies along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microsphere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dissolution process showed that in all cases RIS release was controlled by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polyesters and physical state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via diffusion.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9例,分别予以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采用临床整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8周末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记录用药量。结果治疗8周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最高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1.4±0.34)mg和(7.3±0.52)mg,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2%和82.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2%和76.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第2周为明显,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均具有较好疗效,但利培酮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2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1周。检测奥美拉唑治疗后利培酮以及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未使用奥美拉唑前,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29.25±7.82)μg/L;使用奥美拉唑后,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37.15±11.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够提高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时,应该监测患者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研究氯丙嗪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与利培酮组,随访1年,采集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体质量的数据。结果: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以氯丙嗪组更显著为高。结论:氯丙嗪与利培酮对血糖、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不同,但都可使之升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单药治疗对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脉冲抑制(PPI)和P50的影响。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首发组,n=81)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n=92)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6~8周后PPI和P50各项指标,结果与59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首发组与慢性组PPI的单独强刺激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均<0.05)。治疗前PPI和P50指标在两患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PPI和P50抑制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发作次数、病程之间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除P50中的S1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4.97,P=0.016)外,其余P50测量指标以及PPI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对PPI和P50测量指标的影响与疗效无关。结论: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PI与P50缺陷与其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病程等无关,利培酮无法改善PPI和P50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29.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体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正常,无严重躯体疾病,1周内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其中利培酮组32例,氯氮平组33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胰岛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①治疗后体质量增加者氯氮平组24例(占72.7%),利培酮组19例(占59.4%);氯氮平组体质量平均增加2.5kg,利培酮组1.4kg;②氯氮平组体质量增加与进食量增加、胰岛素水平增加和PANSS评分减分率相关(P<0·05),体质量增加者餐后1h血糖升高;③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与年龄、病程显著相关(P<0·05),与基础BMI存在负相关倾向;④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和暂时诊断糖尿病(DM)。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导致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增加更易对糖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
国产齐拉西酮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国产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治疗组(5例)和维思通治疗组(3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结果 71例患者均完成6周观察.在治疗第6周末,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8.6%,显效率60.0%;维思通组有效率86.1%,显效率61.1%,两组患者疗效(x2=0.180,P=0.981)方面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程度,但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维思通.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很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结论 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尤其有助于阴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