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7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616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918篇
口腔科学   175篇
临床医学   771篇
内科学   863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280篇
特种医学   452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174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43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1919篇
  3篇
中国医学   2062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817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培养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和体外耐药模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儿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系统,部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研究期间23099例患儿至少送检脑脊液1次,分离出细菌671株,阳性率2.9%。其中革兰阳性菌579株(86.3%),革兰阴性菌92株(13.7%),排名前5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9株(58.9%)、微球菌37株(5.5%)、肺炎链球菌34株(5.1%)、大肠埃希菌32株(4.8%)、屎肠球菌26株(3.9%)。连续8年的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0.410, P=0.0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年度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1.200,P相似文献   
112.
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菌群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菌群种类及其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方法采集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侧壁的分泌物,经过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Rogosa)与肉汤培养基(MRS)分离培养后,提取细菌染色体DNA,PCR扩增细菌的16SrRNA基因,测定16SrRNA核苷酸序列,然后与基因库(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的种类。并对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中分离到8种乳酸杆菌种属,较常见的种属为卷曲乳杆菌(53.7%),詹氏乳杆菌(27.9%)与格氏乳杆菌(10.3%)。其他少见的细菌类型包括阴道乳杆菌(2.2%),L.coleohominis(1.5%),约氏乳杆菌(1.5%),嗜酸乳杆菌(1.5%)及发酵乳杆菌(1.5%);大多数乳酸杆菌均能产生过氧化氢,其中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较强。结论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是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种属。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有较强的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3.
2005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12月分离的病原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157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99株,占38.1%,革兰阴性菌478株,占30.4%,真菌494株,占31.4%。药敏结果:敏感率最高的前三位抗菌素是:万古霉素95.8%、亚胺培南88.2%、头孢吡肟83.6%,而耐药率最高的分别为:克拉霉素79.3%、克林霉素74.0%、红霉素73.5%。结论:临床真菌感染逐年上升;检出革兰阳性菌比例较高且耐药率高;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但不能明显降低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首次对软珊瑚来源共附生裂褶菌属真菌Schizophyllum sp. 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结构新颖、生理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以PDA及真4培养基发酵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CGF9-1-2;采用硅胶、凝胶、ODS等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其菌丝体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和旋光(ORD)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文献数据对照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依次为7, 8-二甲基四氧嘧啶(1)、杂色曲霉素(2)、Arugosin C(3)、酒酵母甾醇(4)、(22e,24r)-3β, 5α, 9α-三乙烯基麦角甾-7, 22-二乙烯-6酮(5)、1-亚油酸甘油酯(6)、10-十七烯酸甲酯(7),2-辛烷烯酸甲酯(8)、十八烷酸(9)和十四烷酸(10)。结论 首次从裂褶菌属真菌CGF9-1-2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吡嗪类、芳香酚酸类和长链脂肪酸及酯类。丰富了宿主软珊瑚中海洋微生物的种类,确定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进一步药理活性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追踪分离牛奶菜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以体积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牛奶菜根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 (1)、α-香树脂醇 (2)、3β, 24-二羟基乌苏烷-12-烯 (3)、补骨脂素 (4)、β-胡萝卜苷 (5)、异香草酸 (6)、α-单棕榈精 (7)、亚油酸 (8)、二十四烷酸 (9)、十六烷醇 (10)。结论:化合物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6.
金银忍冬果实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金银忍冬[Lonicera macckii (Rupr.) Maxim.]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及波谱学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个,分别为裂马钱素二甲基缩醛(1)、裂环马钱素(2)、裂环马钱素酸(3)、苯甲基-O-β-D-吡喃木糖-(1→ 6)-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 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金银忍冬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为海洋鱼类药材石首鱼的快速鉴别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 TG-DTG) 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分别对石首鱼的药材来源小黄鱼和大黄鱼以及易混淆品棘头梅童鱼进行热谱扫描。结果 石首鱼的两种正品来源与棘头梅童鱼的TG-DTG和DSC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在TG-DTG谱图中,小黄鱼和大黄鱼的TG-DTG曲线总体趋势一致,二者与棘头梅童鱼的TG-DTG曲线具有明显的不同,且三者的峰形、峰值等均存在差异。在DSC谱图中,小黄鱼和大黄鱼具有2个吸热峰和2个放热峰,而棘头梅童鱼具有3个吸热峰和2个放热峰。结论 热分析法具有用量少、易操作、图谱易懂、分析快速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鉴定石首鱼药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8.
rRNA基因间隔区碱基测序对当归进行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测定。对当归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 常规提取当归种籽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套式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当归种籽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存在;经测序后得到了当归种籽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结论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测定可做为分子水平鉴定植物性中药材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对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 Muell.-Arg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白背叶的性状及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结论其结果可作为白背叶生药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内生真菌种群可能和川芎的特定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