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6篇
  免费   1091篇
  国内免费   602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915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762篇
内科学   828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451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173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997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1906篇
  3篇
中国医学   2040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817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气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寻找控制分清五淋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对其中大黄、黄柏、黄芩和栀子4种主药进行检出研究。结果样品不仅与黄连素、黄芩素和栀子甙对照品有一致的层析斑点,且与对照药材有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层析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方法是控制分清五淋丸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等鉴别方法对香青藤进行生药鉴定研究 ,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用 FT- NMR波谱仪测定了 6个不同产地黄连特征总提物的 1 HNMR图谱 ,并对特征信号进行了归属。从特征总提物中分得并鉴定了小檗碱和棕榈碱。分析结果指出 ,每种黄连的 1 HNMR图谱都显示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特征共振峰。黄连伪品无此信号  相似文献   
105.
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肺炎(VAP)的病原以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年来本院肺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收治的2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结果。结果VAP的发生率为66.7%,共培养出细菌91株,真菌1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64株(70.3%),革兰氏阴性球菌(GPC)27 株(29.7%)。COPD并发VAP居首位的细菌是嗜麦芽穿食单孢菌。结论COPD有效机械通气并发VAP以及GNB为主,VAP发生后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在治疗VAP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6.
肿瘤抗原MAGE-3预测CTL表位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合成并鉴定已预测出的4个MAGE-3 HLA-A2限制性CTL表位多肽,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结果 4个合成肽的纯度都在95%以上,经质谱分析,各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所得多肽为高纯度的目标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7.
To examin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n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ic (ECG) monitoring, 211 patients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76% men, age 63±4 year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0.26 ± 0.10) were studied. During a follow-up of 21 ±11 months, there were 45 cardiac deaths: 22 were due to progressivepump failure and 23 were sudden. Patients with a low 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 ( 0.27)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n 24h ECG were at higher risk of dying suddenly and from progressivepump failure (both P<0.0001). Patients who died suddenly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ly longer (P=0.003) and faster(P=0.029)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on their baseline ambulatoryECG, than survivors. This associa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patientswho died of progressive pump failure. Therefore, low 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n 24 h ECG recordingpredict an increased risk of cardiac mortality. Our resultsalso suggest that longer and faste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recorded by 24 h ECG may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of suddendeath, a finding which has not been described before.  相似文献   
108.
此专家系统在修善顾博士行医经验和治疗原则的基础上 ,利用多媒体技术 ,结合声频、视频、图片和文本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在医疗设计中 ,着重于顾博士的类型识别要点和乳腺增生病的自然规律。尤其 ,此医疗设计阐明了顾博士所总结的有价值的治疗经验 ,以突出此专家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曾将此专家系统应用于临床 1 30份病例的治疗中。其结果表明此专家系统的临床治疗正确率与顾博士临床治疗相对照达 98%。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110.
继前3报,继续对11种山紫菀类药材(基源为橐吾属Ligularia植物)的生药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