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16篇
  免费   9637篇
  国内免费   3542篇
耳鼻咽喉   983篇
儿科学   2325篇
妇产科学   1779篇
基础医学   6942篇
口腔科学   2863篇
临床医学   15010篇
内科学   18674篇
皮肤病学   2299篇
神经病学   6402篇
特种医学   40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12273篇
综合类   18182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5159篇
眼科学   2039篇
药学   10044篇
  73篇
中国医学   11015篇
肿瘤学   17346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2140篇
  2022年   3761篇
  2021年   5472篇
  2020年   5120篇
  2019年   4598篇
  2018年   4352篇
  2017年   4842篇
  2016年   5144篇
  2015年   4903篇
  2014年   8925篇
  2013年   11317篇
  2012年   7301篇
  2011年   7791篇
  2010年   6437篇
  2009年   5913篇
  2008年   5784篇
  2007年   6220篇
  2006年   5561篇
  2005年   4939篇
  2004年   4009篇
  2003年   3630篇
  2002年   2977篇
  2001年   2629篇
  2000年   2177篇
  1999年   1708篇
  1998年   1413篇
  1997年   1190篇
  1996年   985篇
  1995年   889篇
  1994年   699篇
  1993年   538篇
  1992年   480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376篇
  1989年   328篇
  1988年   319篇
  1987年   274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254篇
  1984年   223篇
  1983年   165篇
  1982年   164篇
  1981年   163篇
  1980年   129篇
  1979年   121篇
  1978年   65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49篇
  1975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颈淋巴结复发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其治疗的主要方案为再手术治疗。近年来一些如主动监测、射频消融、放射性碘治疗等代替手术治疗的方案逐渐被提出。部分治疗手段的效果及并发症仍有争议,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再术后的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不会改善病人的预后,射频消融应仅限应用于不适合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人。  相似文献   
992.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发病率低、预后差,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管理,美国甲状腺学会于2012年制定了第1版《甲状腺未分化癌病人管理指南》。随着分子检测和靶向治疗结果的不断积累,2021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新版指南强调了BRAFV600E分子检测在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增加了靶向治疗的内容,对晚期无法切除的 ATC病人更加推荐靶向治疗,而化疗则被更多的用于过渡性治疗和最终治疗。此外,新版指南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3.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总体疗效欠佳,目前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的改善已到了瓶颈。随着基因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和可作用靶点被发现,相应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胰腺癌的治疗模式正在逐渐向靶向治疗方向发展,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相似文献   
994.
乳腺癌在组织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特性层面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基于免疫组化的乳腺癌分类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临床亚型,显然与基于基因表达谱的固有亚型分类不一致。这表现为临床亚型内治疗反应性和结果的异质性。异质性肿瘤细胞的存在直接反映了亚型内部(或肿瘤内)的异质性。乳腺癌的异质性,特别是亚克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决定了乳腺癌的最终治疗必须准确地针对特定的亚克隆肿瘤细胞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分子特征的深入分析表明,遗传改变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分子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HER-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或涉及BRCA突变携带者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和免疫治疗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正国内许多研究中心已积累了肝癌转化治疗经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转化治疗是改善中晚期肝癌病人生存的重要途径。但转化治疗及其相关领域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为了总结既往经验、梳理问题,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发起,基于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获得的初步经验和研究结果,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制订《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相似文献   
99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的全身性疾病,表现特征为每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骨强度受损,患者容易骨折,造成生活质量降低。运动疗法相比药物疗法具有经济性、无不良反应等优势,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然而运动疗法的疗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凸显,主要受运动本身的特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及患者自身条件所影响。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患者无法判断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干预后的真正疗效,从而影响到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上,忽视了运动对于人体肌肉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另外,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机能状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想要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最为合适的运动处方。目前,国内外对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存在的问题尚缺乏详细的概述,笔者就相关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建议以供参考,旨在提高运动疗法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为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共54例,年龄28~82(56.1±11.8)岁,其中BCLC B期24例,C期30例;Child-Pugh A级34例,B级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一索拉非尼治疗(n=33),联合组接受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n=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反应性、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2例CR、11例PR、4例SD和4例PD)的肿瘤反应性明显优于对照组(2例CR、8例PR、10例SD、13例PD)(P=0.041)。联合组的中位PFS明显长于对照组(13.5个月 vs 6.8个月,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 2.202,95%CI 1.059~4.581,P=0.035)、BCLC C期(HR 4.077,95%CI 1.902~8.742,P<0.001)、AFP≥400 ng/mL(HR 5.728,95%CI 2.227~14.729,P<0.001)是TACE抵抗肝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索拉非尼联合ICIs(HR 0.180,95%CI 0.082~0.392,P<0.001)是肝癌患者的保护因素。联合组并发皮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提高TACE抵抗中晚期肝癌的肿瘤反应性,延长患者PF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银黄洗剂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诊断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银黄洗剂湿敷,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皮肤颜色、患肢肿胀、硬索结节及疼痛的评分)、相关实验室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降低炎性反应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黄洗剂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炎性反应,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9.
1000.
The COVID-19 caused by the SARS-CoV-2 coronavirus is at the origin of a global pandemic. This pandemic has prompted the current health system to reorganize and rethink the care offered by health establishments. We report the early toxicit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OVID-19 treated at the same time fo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BC). This is a monocentric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20 and June 2020 and were diagnosed with COVID-19 infection.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to be irradiated for early-stage BC and to have a positive COVID-19 diagnosis on a PCR test and/or a lu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and/or suggestive clinical symptoms. Radiotherapy (RT) consisted of breast or chest wall irradiation with or without lymph node irradiation, with protocols adapted to pandemic situation. The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y wa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CTCAE (version 4.03). All 350 patients treated for early-stage BC were studied. Of them, 16 were present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of COVID-19 infection and of them, 12 had clinical, CT scan, and PCR confirmation. This entire cohort of 12 pts with median age of 56 (42–72) underwent their RT. During the radiotherapy, there were 9 pts presented radiation dermatitis, 8 (66%) were grade 1 and one was (8%) grade 2. Two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s irradiation presented esophagitis grade 2. This prospective COVID-19 cohort, treated for early-stage BC demonstrated an acceptable toxicity profile with few low-grade adverse events. Longer follow-up is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