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81篇
  免费   2878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3288篇
口腔科学   378篇
临床医学   1696篇
内科学   3620篇
皮肤病学   232篇
神经病学   1009篇
特种医学   4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12篇
综合类   399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1899篇
眼科学   307篇
药学   4851篇
  12篇
中国医学   3063篇
肿瘤学   1923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1209篇
  2021年   1664篇
  2020年   1373篇
  2019年   1127篇
  2018年   969篇
  2017年   1027篇
  2016年   1090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934篇
  2012年   1615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236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841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分析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水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及TNF-α、IL-6、VEGF等水平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VEGF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皮损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血管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32.
33.
Among the numerous 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tumorigenesis, PI3K‐AKT‐mTOR is a key one that regulates diverse cellular functions. However, its prognostic value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remains unclear. In our study, we examine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p‐) AKT, mTOR, p70S6K and 4E‐BP1 along with the mutational status of PIK3CA and AKT1 genes by 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 and Pyrosequencing in 44 esophageal carcinomas.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in an effort to define their possibl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otal p‐mTOR cytoplasmic expression, assessed in 10 random area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tage (Kruskal–Wallis ANOVA, I/II vs III/IV, p = 0.0500). Μoreover, maximum p‐mTOR cytoplasmic immunoexpression, estimated in hot spot areas,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grade (Mann–Whitney U test, I/II vs III, p = 0.0565). Interestingly, p‐4E‐BP1 immunoreactiv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histological grade (Mann–Whitney U test, I/II vs III, p = 0.0427). No mutation was observed in exons 9 and 20 of PIK3CA gene and in exon 4 of AKT1 gene. In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depict the presence of activated PI3K/AKT/mTOR pathway in esophageal cancer bringing forward p‐mTOR and p‐4E‐BP1 for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Additional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validate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34.
金银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其发展为传统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金银花作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展开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在金银花鉴别、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针对基于杂交技术的标记(RFLP)、基于PCR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基于DNA序列分析的SNP及DNA条形码对金银花的多样性识别、诊断、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提出可以采用多组学技术,构建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平台,建立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生命活动规律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推动金银花现代化及其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中药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0 g/次,3次/d。2组疗程均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Geboes指数、结肠镜下黏膜表现、生活质量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统计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eboes指数、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糜烂、溃疡改善不明显(P>0.05),充血水肿、颗粒样变等肠镜表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0.64%,对照组为23.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病理损伤,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和凝血因子FI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6.
顺铂(DDP)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金属抗癌药物,是目前最有潜力和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顺铂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目前已被推荐为同步放化疗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广泛的使用,顺铂的耐药性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限制临床疗效和部分患者肿瘤治疗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顺铂的耐药机制复杂,发生环节较多,但具体耐药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按照顺铂耐药发生的环节可分为:①顺铂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产生耐药;②顺铂通过细胞膜的流入或流出产生耐药;③顺铂在胞质中产生耐药;④顺铂与DNA结合后产生耐药。本文综述了宫颈癌顺铂耐药可能发生的四个环节及克服耐药常用的手段,为提高顺铂对宫颈癌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异位内膜组织虽然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一般认为,“正虚伏邪”为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那么,肾虚血瘀既属于“正虚伏邪”的范畴,又体现了EMs发病学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在“病证相应”的中医治则之下,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痛经症状、提高受孕率,以及调整月经周期。本文基于EM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补肾化瘀法治疗EMs的理论依据及其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解除免疫抑制、阻断局部微血管新生等,旨在阐明其疗效显著的原因,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38.
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方法:分析24例患者年龄、性别及所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痛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结果: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内听动脉闭塞发病明显增加。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前后挤压型骶骨Ⅱ区骨折与骶丛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挤压致骶骨Ⅱ区骨折造成骶丛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经甲醛短期(1年内)浸泡固定的国人尸体6具,12侧。解剖保护骶丛神经,制成前后挤压型暴力致骶Ⅱ区骨折模型,定量测量不同骨折移位时骶丛神经被拉长的距离。另外,利用X线片观察骶从神经受压情况。结果 随耻骨联合分离逐渐增大,骶丛神经张应变呈直线相关逐渐加大,以S1,S4为最显著,且可造成神经的刺伤,多见于L5和S1,X线未发现骶丛神经受压表现。结论 前后挤压型暴力致骶骨Ⅱ区骨折神经损伤以牵拉伤为丰,以S1,S4为主,且与骨折移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神经的刺伤,多见于骨折移位较大的L5和S1。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