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4篇
  免费   1557篇
  国内免费   59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493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2566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931篇
内科学   3952篇
皮肤病学   755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244篇
外科学   2792篇
综合类   427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518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1802篇
  13篇
中国医学   1768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724篇
  2020年   634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716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1358篇
  2013年   1615篇
  2012年   1318篇
  2011年   1370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985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联合摄精消白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蛋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早期DN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9例予以降糖、降压治疗;西药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骨化三醇口服治疗;联合...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肾病实行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内五病房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40例,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双黄防己汤对糖尿病肾病起到的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73.
糖肾平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根本,瘀血阻滞贯穿始终。早期存在虚、瘀的病理改变,宜补肾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糖肾平汤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协调阴阳、脏腑及气血平衡,使元气旺、瘀浊去、肾络通。指出:糖肾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74.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糖尿病肾"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2-2007年的医学数据,最终经筛选实际进行分析文献129篇,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9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报道中,共用中药274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茱萸、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结论J糖尿病肾病用药是以补益、健脾药和活血、清利药为主,兼及其他,在具体用药上又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975.
目的:研究右旋糖苷所致IgA肾病小鼠的肾组织蛋白表达变化和黄芪提取物(AEAR)对IgA肾病小鼠的作用。方法:给正常小鼠注射右旋糖苷建立IgA肾病小鼠模型。部分模型小鼠给予AEAR10g-kg^-1·d^-1。作为AEAR治疗组。为探究AEAR的作用,运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分别获得正常对照组、IgA肾病模型组、AEAR组小鼠的肾组织蛋白凝胶,银染后,图像用PDQUEST双维分析软件分析比较,得到相应图谱。结果:连续12周给予AEAR的IgA肾病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且它们的肾组织蛋白图谱相应恢复接近正常鼠的图谱形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有334个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42个蛋白表达增强2倍,61个蛋白表达增强5倍,121个蛋白表达减弱2倍;10个蛋白在模型组特异表达,在正常组不表达。以上334个差异蛋白中的50%个蛋白在给予AEAR治疗后,表达水平趋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上述10个特异表达的蛋白经过AEAR干预后,有5个蛋白恢复至正常的不表达状态,4个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接近正常水平,只有1个蛋白表达上调甚至高于模型组对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可能与IgA肾病发病或AEAR药物作用密切相关。结论:AEAR不仅具有保护IgA肾病小鼠肾脏功能的作用,而且能调节小鼠肾脏组织蛋白表达,有助于发现AEAR作用于IgA肾病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976.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解毒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气阴两伤证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入选52例予养阴益气解毒方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与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患者治疗后以口腔溃疡、神疲乏力、失眠等改善最为显著(P<0.001);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血WBC、LY明显上升(P<0.01),血沉(ESR)明显下降(P<0.01);ANA、抗ds-DNA抗体滴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补体C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治疗前血清TNF-α(P<0.001)、IL-6(P<0.05)、β2-MG(P<0.001)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TNF-α(P<0.001)、IL-6(P<0.05)显著下降。结论:养阴益气解毒法能够明显改善SLE气阴两伤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异常实验室指标,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观察中药糖肾通宝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2例临床期DN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了相同饮食、降糖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应用中药糖肾通宝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合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测定24h尿蛋白总量(24-hour urinay protein,24h Upro)、血肌酐(serumcreatimine,SCr),肌酐清除率(serum creatinine clearance erate,C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崮醇(cholesterd,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Upro、SCr、TG、CHO、LDL-C均降低(P<0.01或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糖肾通宝饮联合贝那普利方案治疗临床期DN可明显降低24hUpro,SCr,降脂作用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的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1月在宁强县天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Ⅰ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实验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同时检测对象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的含量。结果Ⅰ型糖尿病肾病各期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浓度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0.01)。不同程度Ⅰ型糖尿病肾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浓度水平均明显增高,趋势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测定有助于Ⅰ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评价红细胞沉降率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共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本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14例,女63例,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检测,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44,SLEDAI4分)和缓解期组(n=33,SLEDAI=0~4分),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双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21(10,37)]mm/h,明显高于缓解期的[11(5,21)]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7,P=0.005),在区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与否能力方面,红细胞沉降率与C3、C4及抗dsDNA抗体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红细胞沉降率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293,P=0.010)。结论红细胞沉降率可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相似文献   
980.
患者男,37岁,因发热、皮疹、关节炎3个月于2006年3月入院.发病以来伴有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反复有晨起及活动后头昏、出汗及行为异常、精神错乱.入院时体检:体温38.9℃、呼吸20次、脉搏110次、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面部蝶形红斑,手指发绀,可见冻疮样皮损;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柔和的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