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8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VP组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较PKP组少(P〈0.05);PKP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显著高于PVP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均显著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均为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好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手段,椎体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且稳定性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复位作用。方法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首先全麻俯卧过伸复位,排除体位复位对伤椎高度的恢复作用,C型臂X线机透视记录后凸成形球囊扩张前伤椎的影像资料,然后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摄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前后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排除体位复位因素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伤惟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以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和活动能力,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明显疼痛减轻,活动能力均改善。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个月。近期效果满意。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严格术前准备和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是可以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分别对71例71椎、55例55椎和22例22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KP)、Kyphon球囊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Sky-bone expanderkyphoplasty,EKP)。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注入量EKP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组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DKP组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恢复较其他组显著。骨水泥渗漏:DKP组2例少量渗入椎体侧方,BKP组4例,EKP组9例,均无临床症状。结论:DKP...  相似文献   
56.
背景: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快、骨水泥注入安全性好及可以恢复椎体高度等优点。目前对于应用单侧穿刺还是双侧穿刺仍存在争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比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两位评价员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中二分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 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的临床试验,440患者和559个椎体。纳入的7个研究的质量方法,一篇是高风险偏倚,其余6篇均为低风险偏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无论是在早期随访还是在长期随访,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评价应用ODI指数,两组之间在早期及长期随访时也无显著性差异。但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时间双侧穿刺要显著性比单侧穿刺的数值大。影像学评估结果采用 术前后凸角度,复位率,复位角度和随访时复位丢失角度,数据分析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方面应用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骨折来比较,结果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无论是在手术效果还是在影像学评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双侧穿刺的手术时间长,医生和患者遭受的X线暴露多,我们建议采用单侧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subsequ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5.8%)患者在术后出现SVCF,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6~30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VCF,将患者分为SVCF组与非SVCF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临床合并症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初始手术节段数及手术前后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套索(LASSO)回归,选择与PKP术后SVCF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观察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骨水泥强化后并发椎体再骨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单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男11例,女20例;年龄54~91岁,平均81岁。所有病例随访均超过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1,2,3年测量强化椎椎体前缘高度,进行胸腰背疼痛评分(VAS评分),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骨水泥强化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1,2,3年分别为(0.9±0.2)、(2.6±0.3)、(2.6±0.2)、(2.5±0.7)、(2.5±0.4)cm。手术后强化椎体高度恢复明显(P0.05);随着时间延长强化椎体前缘高度逐步降低(P0.05)。手术后胸腰背疼痛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胸腰背疼痛逐年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并发强化椎体不愈合再骨折2例,相邻椎体骨折6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2例,相邻椎间隙无症状退变5例。结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早期疗效确实。中期强化椎体高度逐渐降低,疼痛症状不同程度加剧,再骨折比例较高,尤其邻椎退变骨折明显。规范手术适应证、改变灌注材料及减少骨水泥注射量是降低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时穿刺角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方法 收集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112例,病变椎体为T10~L4共147节,术后第2~3天注射椎体行CT扫描,在PACS影像浏览器IE 4.0上根据骨水泥分布情况进行穿刺角度测量.结果 单侧穿刺骨水泥中心分布119节椎体,偏心分布28节椎体.T10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2.56°~16.23°(14.79°±1.32°),偏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0.26°~15.71°(12.38°±1.18°);T11~L2单侧穿刺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的穿刺角度为15.24°~26.40°(17.86°±2.10°),偏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0.38°~14.76°(13.5°±1.15°);L3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4.69°~22.57°(17.56°±2.05°),穿刺角度在10.58°~16.40°(11.63°±1.27°)时骨水泥呈偏心分布;L4椎体骨水泥中心分布时内倾角度为15.57°~24.60°(18.54°±2.16°),偏心分布时角度为13.24°~17.25°(15.34°±1.21°).结论 掌握适当的内倾角度(15°~20°),单侧穿刺行PKP能够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中心分布,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在兔骨质疏松模型中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42只,分为两组,A组21只,予以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21只,予以PKP手术,观察两组模型术后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的变化,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兔模型行PKP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椎体承载压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椎体承载压力能力提高较A组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18个月两组模型承载压力能力逐渐下降.术后观察18个月,A组手术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B组模型18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38.81±4.12)%恢复至(80.17±8.38)%,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13±4.27)°恢复至(8.69±2.41)°.B组椎体术后高度测量值和Cobb角的变化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更好地改善邻近椎体后凸角度,更显著地改善椎体承载压力的能力,PKP治疗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