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0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63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66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503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02篇
内科学   178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340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科学   592篇
综合类   269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06篇
眼科学   345篇
药学   1031篇
  18篇
中国医学   114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887篇
  2013年   750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缺血性中风是危害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多发病,90%以上患者留有后遗症。老年患者因脏腑虚衰、正气不足、故具有病程长而复杂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护理原则,除进行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及生活起居护理等一般护理的同时,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突出人文关怀,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Fugl—Meyer、Barthel,MMSE、IADL初评后进行康复训练,6个月后作功能末评。对照组患者作上述功能初评,6个月后作上述功能末评。结果:干预组经康复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MMSE、I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检验显示:干预组IADL末评与Barthel指数、MMSE初、末评相关;与IADL初评相关。对照组IADL末评与Barthel指数初、末评相关;IADL初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干预组引起脑卒中患者IADL功能最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arthel指数初、末评,IADL初评。对照组引起脑卒中患者IADL功能最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IADL初评。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提高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社区康复中,如能注重患者的认知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社区康复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患者功能独立性的提高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PION)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对9例(12眼)PION患者常规行眼部检查及全身检查,并排除压迫性、炎性、青光眼性或其它视神经疾病。行中医综合治疗。观察视力、视野、眼前节及眼底体征。结果:9例12眼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眼底视盘及视网膜正常6眼,视盘变淡或苍白6眼。经治疗的8例10眼,有效率70%。结论:PION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眼病,诊断强调排除其它视神经疾病或眼病,中医综合治疗有助于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脉络膜厚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12/2016-10门诊就诊的NAION患者(对侧眼未受累)共30例30眼,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屈光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0例60眼,应用EDI-OCT分别测量患病眼、对侧眼及对照组右眼的脉络膜厚度。

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统计学检验,患病眼、对侧眼中心凹附近及视盘盘周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病眼与对侧眼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AION患者患病眼、对侧眼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提示睫状后短动脉小血管的阻塞可能影响脉络膜的血供,进而影响脉络膜厚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干预的EPCs移植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模型,24 h后通过尾静脉移植经PKH26标记的糖尿病EPCs和雌激素干预的糖尿病EPCs。移植3 d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缺血体积、大鼠行为学变化、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及EPCs的归巢情况。结果 与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相比,雌激素干预的糖尿病EPCs移植能降低脑缺血体积、改善行为学评分和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及促进EPCs归巢到损伤部位(P<0.05)。结论 雌激素干预的糖尿病EPCs移植,通过促进EPCs归巢和血管新生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7.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linical Trials、Cochrane Library、Embase、WanFang Data、CNKI、VIP数据库,搜集GM1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包括1 052名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加用GM1(单用)治疗HIE可提高有效率[RR=1.35,95%CI(1.21,1.51),P<0.01];与常规治疗+其他神经保护药比较,加用GM1(联用)治疗HIE可提高有效率[RR=1.20,95%CI(1.07,1.35),P<0.01];无论单用或联用GM1均可提高治疗7 d、10~14 d、28 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与常规治疗或者常规治疗+其他神经保护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加用GM1可降低头颅CT检查异常发生率[RR=0.34,95%CI(0.18,0.61),P<0.01]和远期后遗症发生率[RR=0.25,95%CI(0.12,0.52),P<0.01]。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GM1可能是HIE有希望的治疗选择,相对来说安全性良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以及更多高质量RCTs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552例。入选患者按照0.9 mg/kg剂量标准,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MRA检查,采用TICI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情况。其中根据溶栓后24 h MR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再通组(188例),血管未通组(364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的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评分(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2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症状性颅内出血(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再通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管再通组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有6例患者出现了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通组及血管未通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的患者较未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不同病变程度(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的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患儿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测定(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其中轻度组下降至(9.97±0.97)mg/L,中度组下降至(9.01±0.32)mg/L,重度组下降至(6.34±1.5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变程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随病情的好转,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与第1天相比,脂联素水平持续上升(P〈0.01),且在治疗第30天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与中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和炎症存在状态呈明显的负相关,连续测定HIE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对病情估计、用药指导、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总结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太极拳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机理,为今后社区开展脑卒中预防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