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1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篇
  3篇
中国医学   88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VAS视觉评分,记录阈值和最大饮入量;并且通过超声测量,比较不同证型的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结果 FD组3种证型最大饮入量均低于HS组(P<0.05~0.01),脾虚湿阻型最大饮入量低于脾虚气滞、脾阳虚型(P<0.05);FD组3种证型与HS组比较,脾阳虚型餐后90min远端胃排空率低于HS组(P<0.05);脾虚湿阻型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HS组、脾虚气滞型和脾阳虚型均延长(P<0.05)。结论 不同证型FD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有差异,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患者减退更显著,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技术,探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肝阳上亢证脑功能成像的改变。方法 取8只SHRs作为模型组,10只正常清洁级SD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予附子汤灌服28 d造模后,将两组大鼠分别进行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SPM2图像分析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得到SHRs肝阳上亢证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有右侧间脑、中脑顶盖、丘脑、基底核、两侧大脑半球、尾状核、纹状体、屏状核、尾状核(P<0.05);而葡萄糖代谢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大脑半球、联合纤维、胼胝体(P<0.05)。结论 PET可以直观显示自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功能改变的特定脑区,为临床早期诊断,防治高血压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正虚为主者或健脾升阳或养阴祛湿,或温肾以助运化;邪实盛者当配伍利尿、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助邪外出。湿热宜清宜利,寒湿宜温宜燥。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芳化。临床应根据具体病证,注重辨证论治,随证用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4.
月经性哮喘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相关,基于调周法的理论指导,探讨月经性哮喘的独特病机与辨治要点。该病发时处于经前后半期或行经期,常见热象,证候类型主要有肝火犯肺、痰热壅肺;平时以肾阴亏虚、肺脾气弱为主。结合经后期、经前期的阴阳消长特点,经后期强调养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经前期治从养血益气助阳、清热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头风的疗效。方法:115例符合肝阳上亢型头风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观察。治疗组58例给予针刺百会、风池、率谷、合谷、太冲、行间、肝俞、阿是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57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头痛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如头部压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头风能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观察茶饮方联合中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脾肾阳虚型产后肥胖患者分为茶饮方组、联合组及饮食组各30例,分别给予茶饮方口服、茶饮方联合中低热量饮食、单纯中低热量饮食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3.3%,高于茶饮方组(60.7%)及饮食组(51.7%)(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体重、腰围、臀围、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均小于或低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而基础代谢率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联合组的BMI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饮食组和茶饮组治疗后5个时间点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MI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采用茶饮方联合中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肥胖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的征象,症见肢体松懈瘫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白光白、劳则更甚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后改善显著,根据临床病证现象及证治效验的观察,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发病新机制。其不同于历代医家气虚或阳虚中风的理论,而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支持的基础上,依据其临床基础疾病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西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中风病"阳(气)虚化风"论的提出是从疾病和证候、治疗与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风病发生新机制,是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核心证候病机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48.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学说,在阴阳的相互关系中,《黄帝内经》更加重视阳气的作用,认为阴阳关系是以阳气为主导、阴气为从属的,这一思想是《周易》重阳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延伸。在这一重阳思想影响下,《黄帝内经》更加重视寒邪与阳虚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外感热病、痹症、咳嗽、痛症、水肿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感受寒邪或自身的阳气虚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重视阳气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和疾病观。  相似文献   
149.
艾灸源流说     
从自然认知视角,提出原始艾灸一说。原始艾灸基于古人对自然、艾草、生命、疾病之文化特性的独特认知,为巫、医、道所共有,是早期自然哲学思想指导下神秘现象与神奇力量完美结合的实证;伴随劳动实践的用火行为则助推了原始艾灸的推广普及;其后,原始艾灸与传统医学在人体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交互融合,并在技术操作上借鉴针砭之术相融互通而为用,从而蜕变为疗疾之术即后世的中医艾灸。原始艾灸的出现早于医疗用灸,用火早于用药。研究艾灸的发展与创新首当认知和理解其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在思维格局、技术手段、方法工具等多方面吸收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精华,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0.
谈勇教授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勇教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为基础,结合女性生殖内分泌特点,衷中参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在辨病辨证之余,注重调体治病,强调个体化用药,同时不忘奇经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诊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