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7篇
  免费   1102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458篇
口腔科学   221篇
临床医学   727篇
内科学   910篇
皮肤病学   305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495篇
外科学   320篇
综合类   156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168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3038篇
  22篇
中国医学   2918篇
肿瘤学   27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901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确定从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个紫草酸同分异构体(异紫草酸)的结构。方法 利用质谱、核磁共振、化学转化以及ECD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该化合物鉴定为[(2S,3S)-4-(2-羧基乙烯基)-2-(3,4-二羟基苯基)-2,3-2H-7-羟基-3-苯骈呋喃羧酸-3-[(1R)-1-羧基-2-(3,4-二羟基)乙基]酯](异紫草酸)。结论 总结了紫草酸同分异构体核磁数据的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异紫草酸的平面结构并首次确定了异紫草酸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92.
杨乾方  王帆  叶婷  潘立民 《中草药》2023,54(12):4069-4081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随着黄芪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学者对APS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不同的提取工艺对APS的含量和纯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其药理作用的发挥也会有所影响。APS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在全面查阅并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APS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APS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APS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3.
曾维艳  陈肖  王洋  孙丰慧  代敏  蒲忠慧 《中草药》2023,54(18):6084-6091
目的 以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艾叶Artemisia argyi质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指纹图谱定性,绿原酸和黄酮等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艾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了20批艾叶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39~0.983,标定了28个共有峰,指认了绿原酸、木犀草苷、圣草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5个成分,含量测定表明不同产地艾叶绿原酸和黄酮成分存在显著差异;HCA分析20批艾叶为3类;PCA得到7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676%;OPLS-DA分析表明绿原酸、木犀草苷、圣草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可能是影响艾叶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论 指纹图谱定性及多非挥发性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艾叶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
积分加权法评价磷化学烧伤实验病理的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积分加权法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在常规病理描述基础上,采用积分加权法将病理结果予以定量,综合评价致伤后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结果:实验动物同等面积的磷酸烧伤各脏器积分降低,钙治疗后则显著改善,均与其它方面报道的资料一致,结论:积分加以数值使各脏器损伤程度一目了然,对不同脏器间的损伤情况有可比性,从而有助于了解主要受损脏器与总体的关系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96.
黑布药膏系常用的院内制剂,由五倍子、蜈蚣等制成,临床疗效确切,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全面阐明。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黑布药膏及其生药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探讨了制剂前后成分的差异。在电喷雾(ESI)正、负离子模式下,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色谱保留时间等初步鉴定出73个化合物,其中生药混合物、黑布药膏分别鉴定了57、65个化合物,包括鞣质类、酚酸类、核苷类、氨基酸类等,在制备过程中,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成分主要集中在鞣质类。结果表明,UPLC-Q-TOF-MS/MS技术可以灵敏、高效地表征黑布药膏制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为充分阐明黑布药膏药效物质基础和制剂工艺的合理性及后续制剂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7.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石椒草属植物石椒草Boenninghausenia sessilicarpa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同时根据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石油醚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5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欧芹烯酮酚甲醚(1)、九里香素(2)、3-(1,1-二甲基烯丙基)-8-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3)、花椒毒素(4)、异茴芹素(5)、状芸香素(6)、异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7)、欧前胡素(8)、珊瑚菜内脂(9)、白芷脑素(10)、白当归素(11)、新比克白芷内酯(12)、chalepin(13)、鲁望桔内酯(14)、3-(1,1-二甲基烯丙基)-花椒内酯(15)。化合物1~3、6~10和14~15均首次从石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
In order to develop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local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the deuterium chemical shift imaging (2H-CSI) technique, an application of in vivo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was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in rabbit infarction model. The 2H chemical shift images of rabbit brain were obtained every 30 seconds before an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euterated saline. The changes in 2H NMR signal intensity documented that the cerebral perfusion in the damaged area due to infarction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intact area.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2H-CSI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local CBF. The readily availability and limited toxicity of deuterated water may make possible to use this method in clinical cases.(Kito K, Arai T, Mori K, et al.: Deuterium chemical shift imaging for the estimat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in rabbit infarction model. J Anesth 7: 447–453, 1993)  相似文献   
99.
The concept of avoidable cause of death serves as the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and diversity of a health care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way to use this kind of mortality by combining with the concept of life expectancy to obtain what they call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avoidable mortality (LEFAM).This indicator was 76.9 in 1986 in Spain while life expectancy was 75.83. If these deaths were avoidable there would be a gain of 1.09 years per person born.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uld-be male gain of 1.76 years and the would-be female gain of 0.6. In the ecological study, LEFAM would better explain the year to year changes of the resources in the health sector,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R = 0.96), the hospital beds per thousand persons (R = –0.86), and would also increase the relation with other health indicators such as infant mortality rate (R = –0.98) and mortality rate (R = 0.59) as compared with life expectancy alone.  相似文献   
100.
非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常规检测时由非小红细胞引起的上限区域干扰 (upperregioninterference ,URI)对血小板计数 (BPC)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小板参数分析 ,对出现URI报警但又不是小红细胞干扰的标本作显微镜计数 ,把两法结果作配对t检验。结果 :仪器法结果为 (6 6± 17)× 10 9/L ,而显微镜计数法为 (98± 2 0 )× 10 9/L ,两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URI报警时除小红细胞干扰外 ,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块、冷球蛋白、衰老破坏的红细胞碎片等 ,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血小板。结论 :对URI报警但非小红细胞干扰的BPC结果 ,一定要进行人工显微镜目测计数复检 ,否则会得到不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