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7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1441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676篇
口腔科学   159篇
临床医学   464篇
内科学   905篇
皮肤病学   310篇
神经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510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163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35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3328篇
  3篇
中国医学   3701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高署  戎隆富  金涌  过林  李俊 《安徽医药》2003,7(6):420-422
目的 制备齐多夫啶半乳糖神经酰胺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两次乳化法,以半乳糖神经酰胺为主要膜材制备齐多夫啶半乳糖神经酰胺脂质体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其包封率和稳定性。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齐多夫啶半乳糖神经酰胺脂质体为粒径均匀的球形或近球形的小单层颗粒;粒径范围为60~270nm,D50为140nm;包封率达72.5%,但10d后快速下降。结论 齐多夫啶半乳糖神经酰胺脂质体制备方法可行,需进一步提高包封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
乌饭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回顾及分析近年来研究乌饭树的文献,总结了乌饭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民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乌饭树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进行探讨,为深入研究乌饭树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郁金饮片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郁金的植物资源、饮片炮制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讨论郁金与姜黄、莪术的品种关系,为郁金饮片炮制规范化及建立质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反义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药物设计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反义寡核苷酸在化学修饰方面,包括骨架修饰、糖环修饰、碱基修饰等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
红霉素A肟的新合成方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合成红霉素A肟(1)。方法 在酸碱缓冲溶液中由红霉素A(3)与盐酸羟胺缩合生成1。系统研究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以及盐酸羟胺的加入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同时对红霉素A肟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 红霉素A9—肟的收率达95%以上,产品纯度达92%。化合物1经红外、氢谱、碳谱、质谱鉴定,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结论 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红霉素A的酸性分解,与文献方法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收率和产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96.
硫色满酮3位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设计、合成硫色满酮3位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对氟苯硫酚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氟谱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3对大部分供试真菌活性强于或相当于对照品克霉唑。结论 硫色满目3位取代Mannich碱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7.
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新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方法 采用Pictet-Spengler法合成四氢异喹啉,再通过氮直接烃化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 合成了18个新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 所合成的18个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设计合成3-溴-4-硫色(满)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取代硫色(满)酮为原料,经溴化、氧化等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采用二倍浓度稀释法。结果 共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其中化合物Vb的活性好于或相当于对照药。结论 硫色(满)酮3-位溴取代后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头孢他啶7β位三苯甲基侧链酸(Z)-2-[(1-叔丁氧基羰基-1-甲乙氧)亚氨基]-2-(2-三苯甲氨基噻唑-4-基)乙酸的合成路线。方法 以(Z)-2-酮肟-2-(2-氨基噻唑-4-基)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氨基保护、醚化、选择性水解等反应,合成头孢他啶7口位三苯甲基侧链酸(Z)-2-[(1-叔丁氧基羰基-1-甲乙氧)亚氨基]-2-(2-三苯甲氨基噻唑-4-基)乙酸。结果和结论 合成了头孢他啶7口位三苯甲基侧链酸(Z)-2-[(1-叔丁氧基羰基-1-甲乙氧)亚氨基]-2-(2-三苯甲氨基噻唑-4-基)乙酸,核磁共振氢谱确证了目标化合物及各个中间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0.
Chemical respiratory allergy is an important occupational health problem, but there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no validated methods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This is due in part to the fact that the relevant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ensitiz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have been unclear, with particular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role of IgE. There is now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respiratory sensit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ferential activation of type 2 T lymphocyt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2 cytokines interleukin (IL)-4, IL-5, IL-10, and IL-13. Type 2 cell products favor immediate typ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serving as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s for mast cells and eosinophils, the cellular effectors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allergic responses, and promoting IgE antibody production.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cytokine profiling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allergens, with cytokine phenotypes analyzed in freshly isolated tissue, or following culture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itogen at the level of protein secretion or mRNA expression. Experience to date suggests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induced cytokine secretion profiles shows promise for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respiratory allergens. The purpose of this brief review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 approaches available and to highlight key procedural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