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12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366篇
预防医学   24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560篇
中国医学   1009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目的:对瓜子金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瓜子金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对瓜子金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BHT为对照,比较分析瓜子金水提液、瓜子金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从瓜子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8种,主要含有烯烃、芳香烃、烷烃和酯等化合物;瓜子金挥发油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之瓜子金水提液更强。结论:瓜子金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药理、药用价值和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对瓜子金开发利用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开发制备型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杆菌肽各组分的方法.方法 根据杆菌肽各组分化学结构性质,采用纳微UnisilC1s柱,通过改变流动相pH和流动相配比,以及不同的上样量,探索杆菌肽各组分分离的方法.收集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经脱盐-冷冻干燥,得到相应杆菌肽组分冻干粉.结果 纳微Unisil C18柱可以用于杆菌肽各组分的分离,流动相配比为甲醇(A)∶[1.54‰乙酸铵水溶液(乙酸调pH至5.0)-乙腈(9∶1,V/V)] (B)=9.0∶ 11.0(V/V),总流速40 mL· min-1,上样量200mg,检测波长为254 nm.制备得到的杆菌肽各组分纯度均大于95%.结论 该方法上样量大,稳定性好,收集到的各组分纯度高,为杆菌肽各组分的分离制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3.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population substructure (PS) can have more complex impact on rare variant tests and that similarity‐based collapsing tests (e.g., SKAT) may suffer more severely by PS than burden‐based tests.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KAT coupling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s (PC) or variance components (VC) based PS correction methods. We consider confounding effects caused by PS including stratified populations, admixed populations, and spatially distributed nongenetic risk; we investigate which types of variants (e.g., common, less frequent, rare, or all variants) should be us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for confounding effects. We found that (i) PC‐based methods can account for confounding effects in most scenarios except for admixture, although the number of sufficient PCs depends on the PS complexity and the type of variants used. (ii) PCs based on all variants (i.e., common + less frequent + rare) tend to require equal or fewer sufficient PCs and often achieve higher power than PCs based on other variant types. (iii) VC‐based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adjust for confounding in all scenarios (even for admixture), though the type of variants should be used to construct VC may vary. (iv) VC based on all variants works consistently in all scenarios, though its power may be sometimes lower than VC based on other variant types. Given that the best‐performed method and which variants to use depend on the underlying unknown confounding mechanisms, a robust strategy is to perform SKAT analyses using VC‐based methods based on all variants.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早产儿生后早期母乳各大营养成分变化的特点,初步探讨提供早产儿个性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70人的母乳140份,用MIRIS母乳分析仪检测母乳中宏量营养成分及能量,比较不同早产儿性别、乳母年龄和不同分娩方式初乳和过渡乳母乳营养成分的差异及随着出生天数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1)早产母乳中初乳蛋白质含量大于过渡乳(P<0.01);初乳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低于过渡乳(P<0.05)。2)≤ 30周早产初乳蛋白质含量最高,与30+1~33+6周组和≥3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周早产初乳能量显著低于30+1~33+6周(P<0.05),而脂肪、碳水化合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胎龄的三组过渡乳中蛋白质、脂肪、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水化合物分别为(6.28±0.57)、(6.61±0.43)、(6.36±0.81) g/100 ml,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母乳营养成分含量在孕母生育年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线性拟合后发现母乳中蛋白质在生后持续下降,其折点天数在第11天,同时,线性拟合发现脂肪、糖类和能量含量呈增长趋势,脂肪变化的折点在出生后第9天,而糖类以及能量在出生14 d内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结论 早产初乳、过渡乳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母乳营养成分含量与孕母生育年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无相关性。早产儿早期蛋白质累计缺乏以及蛋白质/热卡比例较低,且早产母亲母乳成分的个体差异较大,应该对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和热卡密度进行“目标性”强化,对母乳添加剂添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补中益气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O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GenCLiP 3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以及TTD数据库收集DGP相关基因。将补中益气汤作用靶点和DGP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补中益气汤治疗DGP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DGP靶点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交集基因所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3.7.1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利用Cytoscape3.7.1软件中的ClueGO插件、CluePedia插件分别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分类(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可视化。结果筛选得到补中益气汤的185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30个DGP靶点基因,其中关键靶点10个,包括胰岛素(IN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介素-6(IL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和肾上腺素能受体(AR)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抑制凋亡、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调节胰岛素、血糖水平,改善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和Cajal间质细胞损伤,以影响DGP的发生发展。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GP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6.
探讨UF-5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UC-3500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870例随机尿液标本,每个标本分成两等份,一份以仪器UF-5000和UC-3500检测,另一份离心显微镜镜检。仪器结果与显微镜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仪器测定RBC和WBC的检出效能。结果:与显微镜法比较,UF-5000检测尿RBC和WBC的敏感性分别为67.53%和87.25%、特异性分别为95.43%和96.93%、一致性分别为89.48% (Kappa=0.668,P<0.001)和94.84%(Kappa=0.847,P<0.001),假阴性率为32.46%和12.74%。UC-3500检测尿RBC和WBC的敏感性分别为90.37%和78.18%、特异性84.60%和97.47%、一致性分别为85.96%(Kappa=0.669, P<0.001)和93.48% (Kappa=0.793,P<0.001),假阴性率为9.63%和21.82%。UF-5000+UC-3500联合检测尿RBC和WBC的敏感性分别为93.35%和88.54%、特异性分别为82.75%和94.28%、一致性分别为85.37% (Kappa=0.659,P<0.001)和92.99% (Kappa=0.805,P<0.001),假阴性率为6.65%和11.46%(P<0.001)。 结论:联合运用UF-5000和UC-3500尿液分析仪测定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研究难溶性中药成分在过饱和体系中的晶体成核和生长行为,为难溶性中药成分过饱和给药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反溶剂法制备载药过饱和体系,选择紫外-可见光谱法监测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过程,分别测定6种成分在较低过饱和度(S=5)和较高过饱和度(S=20)时的晶体成核诱导时间(tind)和晶体生长速度,利用偏振光显微镜(PLMC)、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沉淀进行表征。结果穿心莲内酯、延胡索乙素、丹皮酚、银杏内酯B、高饱和度的水飞蓟宾与姜黄素的成核诱导时间tind1 h,低过饱和度的水飞蓟宾与姜黄素的成核诱导时间tind1 h;穿心莲内酯与延胡索乙素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负斜率,而水飞蓟宾、丹皮酚、姜黄素与银杏内酯B在则表现出正斜率。结论穿心莲内酯与延胡索乙素属于快速成核-快速晶体生长分子(I类);丹皮酚、银杏内酯B、较高过饱和度的水飞蓟宾与姜黄素属于快速成核-缓慢晶体生长分子(II类)、较低过饱和度的水飞蓟宾与姜黄素属于缓慢成核-缓慢晶体生长分子(IV类)。  相似文献   
109.
陈雨菡    马善波  杨倩    李龙  王锦  缪珊  石小鹏   《陕西中医》2021,(8):1142-1146
脑卒中,中医俗称“中风”,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中医认为“气虚血瘀”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机,“气虚”是发病之本,“血瘀”乃病发展之核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坏死、细胞毒性以及血管源性水肿、炎性反应等。临床实践表明,黄芪-丹参是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药对,且使用频率位于前列,临床疗效较好。研究发现黄芪-丹参药对中,黄芪具有抗凋亡、抗炎、扩张血管、改善血行的作用,丹参能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黄芪、丹参不管是进行有效组分配伍还是药对直接进行配伍,不仅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还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对于预后作用明显,两药相辅相成,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0.
考察黄连解毒汤(HLJD)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测定入血成分以及虚拟筛选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分析作用机制。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0.3 g·kg-1)以及HLJD高、中、低剂量组(24.66,12.33,6.17 g·kg-1)。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诱导UC,同时HLJD组和美沙拉秦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 d。每日观察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末,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UPLC-Q-TOF-MS测定入血成分。通过PharmMapper反向对接筛选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TTD,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靶点,选取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HLJD治疗UC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将入血成分与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显著上升(P<0.05),镜下可见炎症细胞数量和浸润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HLJD组小鼠DAI显著降低(P<0.05),炎症细胞数量和浸润程度减轻。模型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HLJD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UPLC-Q-TOF-MS鉴定10个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对有机物、化学物质、含氧化合物的反应等129条生物过程,以及IL-17,TNF,hepatitis B等1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内酯、巴马汀和小檗碱可通过氢键等形式与CASP3和MMP9靶点结合。综上所述,HLJD可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浸润和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柏内酯、巴马汀和小檗碱等入血成分作用于CASP3,MMP9等靶点,进而调控IL-17,TNF等信号通路有关,最终可降低结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