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07篇
  免费   10365篇
  国内免费   3176篇
耳鼻咽喉   634篇
儿科学   5747篇
妇产科学   1183篇
基础医学   9613篇
口腔科学   1388篇
临床医学   17752篇
内科学   22669篇
皮肤病学   1080篇
神经病学   3011篇
特种医学   26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789篇
综合类   19567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4082篇
眼科学   915篇
药学   10504篇
  151篇
中国医学   4306篇
肿瘤学   3907篇
  2024年   344篇
  2023年   2133篇
  2022年   3826篇
  2021年   6108篇
  2020年   5645篇
  2019年   4378篇
  2018年   4131篇
  2017年   4284篇
  2016年   4708篇
  2015年   4690篇
  2014年   7727篇
  2013年   8862篇
  2012年   7277篇
  2011年   7614篇
  2010年   5769篇
  2009年   5343篇
  2008年   5112篇
  2007年   5415篇
  2006年   5116篇
  2005年   4567篇
  2004年   3956篇
  2003年   3609篇
  2002年   2465篇
  2001年   2243篇
  2000年   1896篇
  1999年   1589篇
  1998年   1404篇
  1997年   1318篇
  1996年   1156篇
  1995年   1079篇
  1994年   933篇
  1993年   776篇
  1992年   740篇
  1991年   628篇
  1990年   471篇
  1989年   501篇
  1988年   432篇
  1987年   358篇
  1986年   299篇
  1985年   463篇
  1984年   293篇
  1983年   212篇
  1982年   236篇
  1981年   201篇
  1980年   137篇
  1979年   129篇
  1978年   100篇
  1977年   79篇
  1976年   78篇
  1975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在多个国家都有报道,主要原因在于感染预防与控制出现了漏洞。回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的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科学地防控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透析室内的传播,将其感染暴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对135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消毒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三级医院医院管理人员消毒知-信-行(KAP)知识维度得分(11.12±2.09)、行为维度得分(10.58±1.96)和总分(25.35±3.83)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0.00±1.47)、(9.34±1.64)、(23.6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级别医院在KAP态度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40~49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最高(26.33±3.04);学历越高者KAP得分越高;主任护师或副主任护师KAP得分(26.90±2.71)高于其他职称人群;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27.61±2.52)高于兼职人员;工作年限在5~10年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KAP得分(26.47±2.63)较高(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消毒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消毒知识的培训。有必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全市83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前瞻性监测,应用SPSS 20.0软件对SSI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012—2017年监测数据库中8 248例病例,发生SSI 62例,发病率为0.75%。糖尿病、手术后入住过ICU、手术时长和ASA评分是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SSI的风险增加(OR=2.99,95%CI:1.33~6.73);术后入住过ICU的患者发生SSI的风险是未入住过ICU的5.72倍(OR=5.72,95%CI:1.68~19.45);手术时间每增加1 h,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27%(OR=1.27,95%CI:1.11~1.46);ASA评分每高一个级别,SSI的风险将增加54%(OR=1.54,95%CI:1.01~2.35)。结论 多中心大样本的目标监测提示2012—2017年北京地区乳腺癌手术后SSI发病率较低。糖尿病、入住过ICU、手术时间和ASA评分应作为预判SSI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影响患者SSI的因素后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了解器官保存液(PS)微生物培养结果与受者移植后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12月上海某三甲医院485例器官移植患者器官PS微生物培养结果,根据器官PS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依据不同菌株进一步分组,分析不同组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的感染情况。结果 485例器官移植患者中,221例PS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5.57%,其中单一菌种142例(64.25%),2种菌54例(24.43%),≥3种菌25例(11.31%)。共分离病原菌327株,居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0.49%)、肺炎克雷伯菌(37株,11.31%)和大肠埃希菌(27株,8.26%)。分离出常见多重耐药菌47株(14.37%),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0株(42.5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18株(38.29%)。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12.22%,27/221)数值高于阴性组(6.82%,18/2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3种菌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为32.00%(8/25),高于单一菌组的9.15%(13/142)(P=0.004);CRKP、白念珠菌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分别为45.00%(9/20)、21.74%(5/23),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的8.20%(15/183)(P值分别为<0.001、0.034)。结论 常规监测器官PS培养结果对移植后感染防控具有指导意义,若PS培养CRKP、酵母菌或念珠菌阳性,建议立即进行相应抗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级别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健全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20年4月对安徽省各级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所医疗机构,其中省级医院6所,市级医院19所,县级医院43所。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比达标的医院分别占16.67%、26.32%、51.16%。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女性占84.82%;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以护理专业为主,占59.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1.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专业、学历分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感染监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感染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的差异。结果 儿童组21例,青年组24例,两组均无重症患者。儿童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征,青年组普通型比儿童组更常见(66.7% VS 33.3%,P<0.05)。与青年组临床表现比较,儿童组咳嗽(33.3% VS 87.5%)、咳痰(33.3% VS 66.7%)和咽喉不适(28.6% VS 70.8%)少见(均P<0.05),儿童发热时间更短(2.5 d VS 4 d,P<0.05),但两组患者发热(76.2%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青年组生化学指标比较,基线时儿童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白介素-6(IL-6)更低(均P<0.05),但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高;第1周儿童组CRP和SAA更低,但LYM、EOS、LDH和CK-MB更高(均P<0.05)。儿童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均P<0.05)。儿童组基线时LYM减少5例(23.8%),EOS减少3例(14.3%),第1周LYM和EOS均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儿童组7例(33.3%)肺部感染,单侧受累为主;青年组16例(66.7%)肺部感染,双肺受累为主。儿童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7(12,25) d,青年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9(15,21) d,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与青年患者比较,儿童患者呼吸道症状、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和肺损伤更轻,免疫细胞恢复更快。儿童患者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需关注急性心肌损伤的可能性。青年和儿童患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长,需延长监测上呼吸道核酸的时间。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构建基于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算法的化学治疗(化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预警模型。方法 共纳入西宁市4所三级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 384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收集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 668例和验证组716例,建模组数据用来建立模型,验证组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基于SMOTE算法建立化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预警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x1)、身体质量指数(BMI)值是否正常(x2)、恶性肿瘤分期(x3)、吸烟史(x4)、合并糖尿病(x5)、合并肺部疾病(x6)均是化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1),获得原始数据预警模型:Logit(P)=0.055x1+0.967x2-0.195x3+1.383x4+0.968x5+0.939x6-14.073和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Logit(P)=0.090x1+1.092x2-0.249x3+1.724x4+1.136x5+1.344x6-14.859。基于SMOTE算法预警模型AUC为0.949(95%CI:0.937~0.961),高于原始数据预警模型AUC 0.780(95%CI:0.734~0.846)。结论 基于SMOTE算法所构建的预警模型能更准确预警化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有效解决感染与非感染患者样本数据不平衡所导致的预测误差,基于预测模型可选择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990.
耳鼻喉科患者具有基数大、病情差异较大的特点,在临床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导致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并发感染,促使患者的治疗周期延长,加剧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的优劣与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之间关系密切,自身的免疫能力低下、气管插管引发的误吸等患者因素;临床护理人员经验的缺乏,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护理因素;侵入性的操作治疗、手术病灶切除的大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治疗因素以及院方的重视度等管理因素均是导致感染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文对导致耳鼻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为降低医院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