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8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125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535篇
口腔科学   118篇
临床医学   457篇
内科学   855篇
皮肤病学   130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5篇
综合类   130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18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2035篇
  5篇
中国医学   3083篇
肿瘤学   20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分离铁皮石斛原球茎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丙酮、三氯甲烷和95%乙醇三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 p-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Ⅰ),arillatose B(Ⅱ),4-(β-D-吡喃葡萄糖基)苄醇(Ⅲ),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Ⅳ),三十六烷酸(Ⅴ),二十七烷醇(Ⅵ),β-谷甾醇(Ⅶ),3β,25-二羟基-23-烯-环菠萝蜜烷(Ⅷ)。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原球茎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Ⅷ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82.
槟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WQ  Wang HC  Wang WJ  Wang Y  Zhang XQ  Ye WC 《中药材》2012,35(3):400-403
目的:研究槟榔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RP-18柱、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甘草素(3)、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anone(4)、(+)-儿茶素(5)、反式白黎芦醇(6)、阿魏酸(7)、香草酸(8)、过氧麦角甾醇(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环阿尔廷醇(12)、de-O-methyllasiodiplodin(13)。结论:其中,化合物2~4、6、7、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二至丸的保肝活性成分群(50%乙醇组分)(active ingredients group in liver protection from Erzhi Wan,AIEP)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损伤模型组、AIEP的高、中、低剂量组(19.8,13.2,6.6 g.kg-1)和联苯双酯组(150 mg.kg-1)。AIEP高、中、低剂量组每日ig1次,共7 d,末次ig后除正常组外,其余所有小鼠予ip 0.1%CCl420 mL.kg-11次,16 h后处死全部小鼠,收集肝组织及血清标本,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计算肝指数并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IEP高、中剂量组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升高(P<0.01),降低肝匀浆中MDA的含量(P<0.01),增强SOD的活性(P<0.01)。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AIEP各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P<0.05,P<0.01)。结论:AIEP对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为其保肝活性的效应部位。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减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 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蔷薇酸(1),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2),吐曼酸(3),2α,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3-氧-28-酸(4),2α-羟基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白藜芦醇苷(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在50 mg·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5.60%,75.23%.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9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黄芩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成分积累的关键物候期.方法:将从山东莱芜收集的黄芩种子分别在北京房山和山东莱芜进行播种,选择萌芽期、展叶期、花果中期、花果末期、枯黄期收集黄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测定其主根长度、根鲜重、根径、茎长度.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RT-PCR方法分析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1,PAL2,PAL3)、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oyl-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成酶(chaleone synthase,CHS)、葡萄糖苷酸酶(glucuronidase,GUS)和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ate:baicalein 7-O-glucuronosyltransferase,UBGAT)的转录水平.结果:从幼苗期至展叶期,黄芩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部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花果中期至枯黄期.黄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黄芩苷含量逐渐上升、黄芩素含量逐渐下降.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PAL,4CL在枯黄期表达水平量最高;CHS转录水平则在花果中期-花果后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后在枯黄期下降.结论:结合黄芩活性成分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展叶期和枯黄期可能是影响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主要物候期.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鲜丹参的微波干燥实验,研究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在中药材干燥加工的应用。方法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户外晾晒、恒温鼓风烘烤三种方式干燥鲜丹参,并对制备样本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对比其他两种方式,真空微波干燥处理鲜丹参具有大幅缩短干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活性成分损失等优势。结论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在鲜丹参的干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具备节能、环保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7.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尾叶香茶菜 Rabdosia excisa 花和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尾叶香茶菜的花和果实部分共分离鉴定了 16 个化合物: 豆甾醇 (Ⅰ);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 (Ⅱ);熊果酸 (Ⅲ); 2α, 3α, 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Ⅳ); 2α-羟基乌苏酸(Ⅴ); 2α-羟基齐墩果酸(Ⅵ); isodonal(Ⅶ);maoyecrystalE (Ⅷ); kamebakaurin (Ⅸ); macrocalyxinG (Ⅹ); epinodosinol (Ⅺ); rabdosichuanin C (Ⅻ); kamebacetal A (ⅩⅢ); 冬凌草甲素(ⅩⅣ); enmenol-glucoside (ⅩⅤ); lasiodonin (ⅩⅥ). 结论:除了化合物Ⅰ, Ⅱ, Ⅸ , Ⅻ, ⅨⅣ, 其他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发现。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黔产川楝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 H-NMR,13 C-NMR,ESI-MS和ES-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黔产川楝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1-O-tigloyl-1-O-debenzoylohchinal(1),印楝醛(ohchinal,2),1-cinnamoyhrichilinin (3),3,7-diacetyl-14,15-deoxyhavanensin(4),7-O-acetyl-14,15-deoxyhavanensin(5),6α-O-acetyl-7-deacetylnimocinol (6),6α-hydroxyazadirone (7),24-Nor-5(ょ)-13α,17α-chola-14,20,22-triene-3β,7α-diol-21,23-epoxy-4,4,8-trimethyl-3-acetate(8),hedyotol-A(9),2,6-bis (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8-one(10),exo-endo-2,6-bis (4'-hydroxy-3 '-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11)和betulafolienediolone (12).结论:化合物2~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0.
Propolis allergy     
87% of the propolis product "LB-1", originally reported to be 1,1-dimethyl-allyl caffeic acid ester, was shown by GC/MS analysis to consist of 3 isomeric pentenyl caffeates, 63% of which are 1,1-dimethylallyl caffeate. These pentenyl caffeates proved to be the major sensitizers of propolis and of poplar bud secretion in our previous study. In addition, 3 further minor allergens have now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sensitization indicates that phenylethyl caffeate is as strong a sensitizer as the major allergen "LB-1", while benzyl salicylate is a moderate sensitizer. Benzyl cinnamate plays only a subordinate role. At least 3 further esters of caffeic acid or cinnamic acid remain to be studied. Interesting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polis and balsam of Peru were found. 8 compounds are common to both materials. Thus "cross-reactions" or concomitant reactions in propolis-sensitive individuals to balsam of Peru are explain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