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55篇 |
中国医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历史的使命--我看中西医结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所走过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的回顾,认为中西医结合,首先要认真学好中医和西医的基本理论,然后可经由中药西药混用、中药西用及按中医辨证、据现代药理选用药物加减这一低层次阶段,再进入到较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乃至于探索理论上的结合。强调中西医结合研究无论对中医还是对西医,无论对临床研究或理论研究,以及对医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2.
63.
回顾近代中医发展的浮沉命运,大批有识之士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朱氏妇科传人朱小南先生不仅精研中医学术,亦积极关注中医发展,不仅从事中医教育事业,还创办了《新中医刊》,为中医的存亡抗争、学术交流及提供了言论的平台,也为中医的发展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朱小南先生在《新中医刊》中发表了大量文章,融会了学术、科研、社论,具体表现在关注中医院的建设、关注中医出版的舆论作用、关注中医学校的建设工作以及中医发展之命运,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目前中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中医依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4.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难点和重点之一,祝光礼教授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客观的认识本病,结合自身数十载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衰是心气虚、心之气阴两虚到心之阴阳两虚的逐渐发展的过程,水湿为患贯穿整个病程,且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并成为血瘀、痰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上肯定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效果,强调"病""证"相结合,要求实事求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可偏废,逐步帮助病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5.
66.
67.
朱秉宜教授治疗肛瘘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朱秉;宜教授从医50年来治疗肛瘘的经验和了系统总结,指出查明病因、明确内口是治疗的关键,并总结出加压冲洗美蓝试验法,对口引流法,药捻式置管法等临床实用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六郁学说”为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六郁学说”临证时也处处体现脾胃观的思想,后世诸医家对此论亦多有阐述,故其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朱丹溪在其著作中广泛论述了脘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重视问诊、辨证谨遵八纲、强调因人制宜,并提出凡痛必用温通、诸痛不可补气、腹痛多用芍药等,形成其辨治脘腹痛的独特理论。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