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教授,悉得真传,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肝胆管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用药颇多独到之处,对肝胆管结石术后的治疗,善用益气养肝柔肝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介绍朱培庭教授调治肝胆管结石术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朱良春教授认为,小儿便秘致病多因气机升降逆乱,运传失常,糟粕不能顺降而滞于肠道所致,其病因的根本在于脾胃虚弱,脾不升,胃不降,故主张治疗小儿便秘用塞因塞用之法,即用补法,可选用局方四君子汤加味。若反用攻伐,则气机逆乱,运化无权,病程更糟。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朱良春应用“清泄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泄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清泄结合之法,两者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从而获得良效。文章介绍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对清泄法的释义与辨析,指出清泄法的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朱教授在内科杂病中应用清泄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学受到其自身自然哲学中宇宙生成论的影响,对疾病和人的进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朱熹的理学总汇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关于宇宙生成与演化的学说很值得研究,在历史上对中医学发展有诸多启沃;西方近代的的宇宙生成论则以康德为代表.而两者均汲取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但在认知论上的差异很大.在对人的进化与生命现象的诠释和阐发方面,现代哲学家波普尔独有见地;而中医学理论之于脑为泥丸、髓海等学说,以及人体直立的原因与任督两脉的研究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祝味菊先生是"海派中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上衷中参西,崇尚温阳,首提"八纲"一词,独创"伤寒五段""本体疗法"等思想,新解发热机制,重识四气五味,临床上善用附子,创多种温热配伍法,五段辨治疾病,临床疗效奇佳。  相似文献   
16.
朱丹溪又名朱震亨,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一生致于临床,被誉为杂病大家,独特的学说理论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很有指导意义,作者通过研读学术理论,概括出其对月经病气血失和、痰阻、六郁、相火妄动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从调和气血,活血化痰、理气解郁、补脾胃化阴精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以求更好的指导现代临床对于月经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析《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以期指导与改进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方法]对《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朱震亨从脾胃病探析误诊误治的特色。[结果]朱震亨从脾胃病论误诊误治的特色:1)《和剂局方》具有误导性脾胃病治疗的中医知识,导致当时医者与患者误诊误治脾胃病。2)《和剂局方》引起的脾胃病误诊误治问题,主要可分成两类:辨证失误和治法失误。3)辨证失误所导致的误诊误治包括忽视审证求因、认为\"诸寒为病\"、误辨寒热虚实等。4)治法失误包括\"一方通治诸病\"、滥用辛香燥热药组方、利用砒丹巴硇行积垢、修改汤剂为丸剂、用峻剂盲目祛邪及错误滋补等。[结论]朱震亨在《局方发挥》指出当时脾胃病的误诊误治问题,显示出了其独特见解,对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痔瘘熏洗凝胶剂的抗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雌性大鼠分组后通过建立角叉菜胶肛周肿胀模型,观察痔瘘熏洗凝胶剂对实验性痔疮的抗炎作用;选取雌性小鼠分组后通过热板法观察痔瘘熏洗凝胶剂的镇痛作用.结果:痔瘘熏洗剂及其改进剂型--痔瘘熏洗凝胶剂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肛周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热传导引起的疼痛有确切的镇痛作...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为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血浊”范畴;高尿酸血症出现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等表现后,可归属于中医 “痹证”等范畴,现代中医多从“痰湿”和“湿热”辨治。朱章志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机辨识当首辨阴阳,以阳虚为本,再辨六经,以“三阴”为要,即关注太阴中焦脾胃升降之气机、太阴肺表之邪侵、少阴肾阳之虚衰;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需立足扶助人体阳气,重视顾护脾胃,不忘祛邪,寒热同调,即注重温助太阴脾阳以复脾胃升降之气机,宣散太阴肺表以祛邪,中后期患者宜温肾阳以利湿,遣方用药特点为寒热同调。 朱章志教授基于六经辨证采用经方并重在扶阳以治疗高尿酸血症之思路,可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辨治高尿酸血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完素和朱震亨生活在理学兴盛的年代,学术思想的形成与理学颇有渊源。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理学因素对刘完素、朱震亨两位医家火热理论的影响,发现因对天人相应、太极学说等共性理论理解的不同,以及刘完素对理学中“火”之特性和朱震亨对“存天理灭人欲”等个性思想的采纳,使二人对于火热理解的差异愈发明显。归根到底在于刘完素认为外感六气皆能化火,朱震亨提出体内相火失约而为害,最终形成刘完素主张外感之实火,朱震亨推崇内生之虚火的学术氛围。探明理学对刘完素、朱震亨二人“火”理论的影响,有助于从哲学角度完善火热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