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41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刘润馨  闫颖 《天津中医药》2022,39(4):415-419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肾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根基,肾虚则会影响女子的经、孕、产、乳,引发妇科疾病。张吉金教授传承哈氏经典理论并结合60余年临证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补肾八法”,即补肾调经、补肾摄血、补肾通经、补肾调肝、补肾扶脾、补肾助孕、补肾安胎、补肾软坚,张教授于临证中灵活运用“补肾八法”,收效颇丰,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92.
萆薢是利湿祛浊的常用药,以萆薢分清饮为世人所熟知,张伯礼教授习用萆薢治疗湿浊内蕴的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等病证。萆薢临床功效纷繁但可用“化阴伸阳”一言以蔽之,依据古今中医药文献并结合张伯礼教授临证用药经验分析阐述萆薢“化阴伸阳”的功效内涵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93.
鹅掌风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一般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张磊教授认为此病病机责之于血燥,以血热血燥证为基础,清热凉血润燥为基本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多种致燥因素,应用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同时配合使用外治之法,燮理内外阴阳,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894.
[目的] 通过对《调疾饮食辩》一书中所载的代茶诸品进行分析,探析茶之利弊和章穆所载代茶诸品的特色。[方法] 运用文献学方法,将《调疾饮食辩》一书中所载的代茶诸品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等相关著作论述,对章氏代茶诸品的特色进行系统阐发。[结果] 《调疾饮食辩》一书所列代茶诸品有51种,可分为三类,一类为中草药,如金银花、侧柏叶、甘草、麦门冬等;一类为果蔬类,如梨、龙眼、萝卜、冬瓜等;一类为谷类,如小麦、大麦、绿豆、扁豆等。章氏的主要思想是劝诫不可饮茶成癖,最好以他物代饮,但又肯定茶叶的药用价值,强调合理利用茶之偏性。[结论] 《调疾饮食辩》一书其所载的代茶诸品,种类丰富,施用灵活,是其个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中医养生思想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5.
张荣春  周宇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364-1367
张德超老中医诊治慢性病毒性肝炎,提出“血分湿热毒瘀与由脾入肝伤肾”的病机观,“气血并理、脏腑同调、邪正兼治”的治疗观和主方结合辅方的处方观;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提出代偿期、失代偿期分别从“气血痰虚”“气血水虚”的治疗策略与“四宜四不宜”的治疗原则;自拟“垂黄降酶汤”“养肝解毒丸”“复肝散”等验方,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96.
《Molecular therapy》2023,31(3):715-728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32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897.
Background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 volume is a marker of visceral obesity that can be measured i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s (CCTA). The clinical value of integrating this measurement in routine CCTA interpretation has not been documented.ObjectivesThis study sought to develop a deep-learning network for automated quantification of EAT volume from CCTA, test it in patients who ar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and validate its prognostic value in routine clinical care.MethodsThe deep-learning network was trained and validated to autosegment EAT volume in 3,720 CCTA scans from the ORFAN (Oxford Risk Factors and Noninvasive Imaging Study) cohort. The model was tested in patients with challenging anatomy and scan artifacts and applied to a longitudinal cohort of 253 patients post-cardiac surgery and 1,558 patients from the SCOT-HEART (Scottish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Heart) Trial, to investigate its prognostic value.Results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deep-learning network yielded a 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70 for machine vs human. EAT volume wa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dds ratio [OR] per SD increase in EAT volume: 1.13 [95% CI: 1.04-1.30]; P = 0.01),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OR: 1.25 [95% CI: 1.08-1.40]; P = 0.03), after correction for risk factors (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 EAT volume predicted all-cause mortality (HR per SD: 1.28 [95% CI: 1.10-1.37]; P = 0.02), myocardial infarction (HR: 1.26 [95% CI:1.09-1.38]; P = 0.001), and stroke (HR: 1.20 [95% CI: 1.09-1.38]; P = 0.02) independently of risk factors in SCOT-HEART (5-year follow-up). It also predicted in-hospital (HR: 2.67 [95% CI: 1.26-3.73]; P ≤ 0.01) and long-term post–cardiac surgery atrial fibrillation (7-year follow-up; HR: 2.14 [95% CI: 1.19-2.97]; P ≤ 0.01).ConclusionsAutomated assessment of EAT volume is possible in CCTA, including in patients who ar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it forms a powerful marker of metabolically unhealthy visceral obesity,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898.
杜晓航  刘午阳  袁媛  周波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38-1542
自宋金元以来,君火、相火和命门等理论逐渐成为许多医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孙一奎和张介宾禀前人之学,且对具有争议的相火理论和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进一步丰富了火论思想。从生理、病理和临证治疗等3个方面,对孙一奎、张介宾君火和相火、命门与相火之间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文章发现,孙一奎和张介宾都受到了“理学太极”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命门学说中,两人均重视温补之气,但侧重点不同,孙一奎注重元气培补,张介宾则关注阴阳互补。此外,文章还揭示了君相二火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与命门学说的关系,并对君火、相火、命门等概念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两人的火论思想,把握他们学术观点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火论思想的演变,也为后世医家深入理解和应用火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99.
[目的] 总结张永华教授从“气、火”理论辨治女性孕产期抑郁性失眠症的经验,提高对女性孕产期抑郁性失眠症特点的认识。[方法] 通过跟诊学习、收集整理张教授的医案、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张教授基于“气、火”理论阐释女性孕产期抑郁性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两例加以佐证。[结果] 张教授认为,女性的体质基础加上孕产期特殊的生理变化是孕产期抑郁性失眠症的主要原因,其发病以气郁与火郁为主导,治疗上以理气、清火为要,辅以滋阴养血,同时应注重情绪的调节。所举验案其一为肝郁脾虚之证,治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泄热、养血安神;另一验案为阴虚火旺之证,治予酸枣仁汤化裁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两案虽看似截然不同,但实则皆从“气、火”入手治疗,疗效显著,可为证验。[结论] 张教授针对女性孕产期抑郁性失眠症中“气、火”致病的特点,从理气、清火、滋阴等方面着手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900.
[目的] 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结合张志聪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六气循行的构建、传经难题的解释以及伤寒证候的机要三个方面来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并挖掘其理论价值。[结果] 六经气化学说的提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顺应了《伤寒论》治百病的时代要求。张志聪对《伤寒论》进行了三次注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六气运转系统,创人之六气循行;阐明了传经学术难题,形成了六气传变理论;整体阐发了脉证病机,合理解释了伤寒病症。六经气化学说认为六经即六气,强调六经病的气化病机,为《伤寒论》治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 张志聪经过反复思辨,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究该学说的形成过程与价值,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和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