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76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7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4种不同方法制备四物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煎煮、煮散、机器煎煮、配方颗粒调配4种方法制备的四物汤汤剂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探讨中药汤剂改革的方法。方法采用环磷酰胺160 mg/kg腹腔注射 乙酰苯肼60 mg/kg皮下注射造成小鼠的血虚状态,以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为指标,观察用4种方法制备的高、中、低剂量的四物汤对此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机器煎煮所制的四物汤疗效最为显著,其高、中、低剂量组均有显著疗效。4种方法制备的四物汤的小剂量组均有显著疗效,且四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种方法中以机器煎煮法的疗效最为显著;但是,在临床常用量条件下,4种方法制备汤剂的疗效未呈现差别。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临床拆方疗效,以期进一步阐明复方作用机理与证的病理机制。方法:12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原方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配伍组、安慰剂组四组进行干预治疗。结果:(1)四组心绞痛疗效经秩和检验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0.01);(2)四组血瘀气滞证证候疗效经秩和检验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0.01);(3)四组治疗后血脂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炎症指标: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治疗后IL-6均降低,安慰剂组治疗后IL-6升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理法拆方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原方病证疗效,随着复方配伍的改变,复方功能靶向出现差异;(2)临床拆方研究对于明晰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证”病理机制,观察证—方、方—证的相互关系以及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的针对性,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有着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该指纹图谱与组方药味黄芩和苦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方法,在检测波长280 nm 和365 nm下,建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通过分析苦参汤不同配伍的HPLC图谱,探讨全方指纹图谱共有指纹峰与处方药味的相关性;采用添加对照品分析方法对共有指纹峰进行化学成分确认。结果:在检测波长280 nm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指纹峰,除2个峰来源于苦参外,其余峰均来源于黄芩,其中8个峰分别为黄芩苷/三叶豆紫檀苷、汉黄芩苷、木犀草素、黄芩素、千层纸素A、 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汉黄芩素和芒柄花素/白杨素。在检测波长365 nm下,有22个共有指纹峰,13个峰来源于黄芩,6个峰来源于苦参,其中11个峰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 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汉黄芩素、白杨素/7-甲氧基黄酮、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4,4′-二甲氧基查耳酮、黄腐醇和苦参啶。结论:在检测波长280 nm 和365 nm下获得的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指纹峰来源于组成药味黄芩和苦参,其中以365 nm为检测波长,建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更具代表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用小柴胡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83.39/6,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缓解率62.5%,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有消除水肿、蛋白尿,改善高脂血症,提高血浆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芪仙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芪仙汤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用兔黏膜免疫法造模,治疗组给药18d后处死动物,分离结肠对其进行肉眼组织损伤评分及光镜下病理损伤评分以判断其疗效,并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的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形成,各治疗组溃疡减少,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伴轻度肉芽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肉眼及光镜下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 orP<0.01),同时结肠黏膜局部CD4淋巴细胞升高,CD8淋巴细胞减少,TNF-α阳性细胞表达降低及IL-4阳性细胞表达升高(P<0.05 orP<0.01);结论:芪仙汤在一定剂量下通过调节结肠局部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三联复聪法对突聋的疗效。方法:临床分治疗组6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外用电针、丹参针剂穴位注射的三联复聪法治疗;对照组采用10%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当归补血汤煎剂及颗粒剂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机能调控的影响来比较它们之间的疗效差异。旨在为中药颗粒剂的疗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当归补血汤不同制剂中阿魏酸、黄芪甲苷的含量差异;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术、外周血像计数法、ELISA等方法对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外周血像的变化及造血微环境中EPO,TPO,G-CSF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当归补血汤煎剂、颗粒剂能通过平衡骨髓微环境中EPO,TPO,GM-CSF的表达;促进骨髓造血细胞从G0/G1期进入G2/M期和S期;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从而提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像和骨髓像。结论当归补血汤煎剂、颗粒剂均能改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机能,其中配方颗粒剂疗效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8.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西药组(30例),分别给予丁香降气汤和奥关拉唑治疗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84.21%;西药组总有效率81.48%。2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109.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为《伤寒论》中较有争议的一条方证。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参考临床典型治疗医案,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病机及功效。认为本方证的病机为:少阳病,阳气郁滞,枢机不利;太阴病,阳气内虚,运化失司;兼痰饮内停。功效为:和解少阳,行气生津;温阳化饮,温脾散寒;祛邪扶正,斡旋阴阳。进一步指出此方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黏液性水肿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0.
辨析《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湿热兼表与瘀热在里的病机特点及药物配伍规律,阐述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