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0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讨王今觉教授临床治疗肝硬化用药经验,即审因论治,善用行气活血、化湿软坚之品,强调虚实兼顾,重视运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及临证加减,通过探析王老师临床治疗经验,促进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学术继承。  相似文献   
22.
王晞星方证对应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口腔溃疡病情迁延,缠绵难愈,不易治疗。临床上很多医生喜投清热解毒、苦寒清下之剂,常常不能奏效,反耗伤正气,贻误病情。王晞星教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机转化分阶段治疗。准确辨证,方证对应,每每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2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39-340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正气不足,外受风寒湿热之邪,或夹痰、瘀等致病。汪悦教授在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根据风寒湿、风湿热、寒热错杂等证型的不同,调整白芍的剂量,并与适当药物相配伍,起到"养血敛阴、刚柔并济,凉血散瘀、缓解止痛,解肌和营、通利血痹"的功效。具体结合汪悦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三则验案从中医理论角度浅析白芍的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24.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而王自立主任医师通过对原文的研究以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用该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验证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总结王庆国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经验。他依据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活动期的具体病变特点,认为本病病因以湿热之邪、脾肾虚损、情志失调等因素多见,治疗总以清热化湿、疏肝调脾为法,同时不忘补益人体正气,重视脾肾二脏。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以及临床所用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王晓燕主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归纳王晓燕主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抽动症可伴发多种行为障碍,并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身体及心理发育,进而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王晓燕主任认为在治疗该病过程中应该以平抑肝风、熄风止痉以及疏肝柔肝、养阴活血祛痰为其主要治疗原则,结合患儿的临床不同表现进行辨证治疗和用药,同时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生活调理和饮食指导,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王晓燕主任治疗儿童抽动症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7.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重要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具有其他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医认为脉诊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患者机体内气血阴阳功能变化,反映人体的机体形体结构及功能状态等相关信息从而直接、准确的认识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疾病状态可以反映在脉象上,同时也可从脉象变化中推测出病机的演变,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手段。王孟英在疾病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脉诊的应用,通过对王氏医案中匡误病例的分析,探讨脉诊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五行体质,禀赋于先天,调养于后天,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具有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征,兼稳定性、变异性于一体。王晖主任医师以其四十五载行医经验,总结、归纳了五行体质各阶段特点,以宗《内经》"有诸内必行诸外"、"以常衡变"之旨,分龄论治,屡试不爽,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9.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黄连阿胶汤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眩晕(高血压)、癫证(精神分裂症)及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的临证验案举隅,说明该方具有育阴清热、交通心肾之功用,对心肾不交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挖掘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码相机收集王行宽教授近1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的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药术语,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医案中出现的药味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味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用药讲究通补兼施,"通"予丹参、薤白、三七、柴胡、郁金、瓜蒌皮、法半夏等;"补"予白参、麦冬、白芍、茯神、炙远志、黄芪、茯苓等;2可信度≥0.90的药味关联多为丹参或柴胡与补气阴药、豁痰化瘀药之间的配伍;3可信度≥0.65的同类药味关联中,治心常用白参、五味子、白芍配麦冬,法半夏、黄连配瓜蒌皮等;治肝常予郁金配柴胡,天麻、白蒺藜配钩藤、石决明等。另外,王老治疗胸痹心痛"用药平和",药味几无峻烈之品,药量的运用亦多在常理之中。结论:"肝心同治、通补兼施、用药平和"乃王老临床辨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