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0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居易教授从医从教针灸临床50余年,熟读古典医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经络诊察法\"\"同名经合穴与合穴配伍法\"\"经络气化\"等相关理论,将古典医籍与临床紧密的结合,为针灸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王老通过\"经络诊察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辨别病变经络,依据经络辨证法诊断治疗疾病,取穴甚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痹证是临床常见肢体经络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患者常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王耀光教授认为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邪阻经络、脏腑气血精液亏虚,治疗上常选用经方加减,善用虫类药、藤类药且注意肝肾的调护。本文主要介绍王耀光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3.
秦浩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2022,39(3):287-290
升提法是中医基本治法之一,针对气虚下陷证设立的治疗方法,文章简述了“升提法”的发展历程,论述王耀光教授从三焦、脾胃、阴阳等方面应用升提法,并引用张锡纯、陈士铎等医家观点对升提法常用方药加以总结,为临床使用“升提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探讨汪悦教授运用风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痹证病因病机、风药功效、选药思路、配伍原则等方面介绍汪师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佐证。[结果]针对风邪、湿邪在痹证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汪师临证常根据邪气偏盛、病位证候等不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不同的风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散风邪、燥湿邪、行气血、止痹痛的效果。遣方用药时常将风药与祛湿药、化瘀药、补血药、养阴药、温阳药等配伍使用,每获良效。所举验案患者患有脊柱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辨证属正虚邪实、肾阳不足、风湿痹阻,治拟温阳益肾、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其中包括麻黄、独活等多味风药,收效甚佳。[结论]汪师灵活运用风药配伍组方以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罗蒙  王晓燕 《天津中医药》2020,37(5):575-577
文章总结王晓燕教授分时间论治失眠、头痛、发热的临床经验,从理论总结到典型病案举例,充分阐明王晓燕教授对分时间论治内伤杂病的认识,说明分时间论治疾病的有效性,扩展临床辨证思维,以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王灿晖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独具匠心,他从中医角度出发,认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共同病机,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疗上应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7.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往往是医师认识不足的治疗难点,王雪峰教授在治疗方面善清肺热,并注重护阴调脾,调理肺胃之气,在具体用药治疗方面辨证施治,不仅从肺脾论治,在调护方面也尤为重视顾护脾胃,强调治疗调护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8.
从虚实两方面浅析了"脾主困"理论内涵及其在儿科脾胃病临床应用中的指导意义。"脾主困"所指实证往往可见神疲困倦嗜睡,身热口渴饮水之症;"脾主困"所指虚证为脾气虚弱,出现吐泻生风。附验案2则,分析脾主困理论在其中的应用与发挥。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介绍三晋王氏妇科第二十八代传承人王金权教授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经验。王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属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瘀结、肾虚血瘀,其中瘀是核心。治疗上应分为经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止痛,非经期化痰除湿、软坚消癥、补肾益气。王金权教授在诊治子宫腺肌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路,用药灵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超声引导细针穿刺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金标准,探讨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216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确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超声表现.超声观察指标为:甲状腺两侧叶大小及峡部厚度、内部回声特点、甲状腺内血流分布、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甲状腺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成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仅84例患者(38.9%,84/216)具有经典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体积增大,回声减低,血流丰富;132例患者(61.1%,132/216)具有不典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甲状腺体积不大,实质回声增粗或呈局限片状低回声.25.0%(54/216)合并实性结节,2.8%(6/216)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血流分布较正常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9.0±20.5)cm/s,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为(41.1±21.4)cm/s,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为(35.6±17.1)cm/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68).93.1%(201/216)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下极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结论具有经典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图像患者仅占少部分,应重视不典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减少漏诊.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血流不能成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的指标;甲状腺下极周围淋巴结的检出可协助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