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目的:观察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为冷哮证)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吸入剂和茶碱缓释片治疗,试验组予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贴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比较中医疗效、肺功能FEV1%、ACT评分和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和AC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EV1%、ACT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最佳制作工艺。方法:通过在特定环境温度(35℃),采用两种下丹方式,三组下丹温度进行黑膏药制作实验,探索、确定其最佳制作工艺。结果与结论:通过6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在环境温度35℃,油量为1 000g,下丹方式为火上下丹,下丹温度为290℃,丹量为400g,制作出的黑膏药稠度适当,油丹化合反应完全,粘性适中,且色泽黑亮,光泽度好。  相似文献   
63.
王梅  高志朝 《中医正骨》2012,24(5):17-19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84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药夹板外固定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4、6、8、12周后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对比,2个月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中药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亦明显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中药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优于西药,同时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4.
GC法同时测定麝香追风膏中7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步测定麝香追风膏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冰片(龙脑和异龙脑)、水杨酸甲酯、桂皮醛和丁香酚等7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升温程序为80℃保持5 min,60℃/min升温至150℃保持5 min,80℃/min升温至200℃保持2 min,内标法测定样品中7种成分的含量。结果麝香追风膏中7种成分及内标物萘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回收率分别为96.23%(RSD=2.48%)、100.31%(RSD=0.23%)、96.76%(RSD=0.76%)、96.90%(RSD=1.39%)、98.52%(RSD=1.57%)、96.32%(RSD=2.01%)和103.31%(RSD=2.12%)。采用此法对3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控制麝香追风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骨髓背角神经节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180~220g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24)、骨癌痛模型组(Ca组,n=60),3组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每隔4日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于术后7天确认造模成功后,将成功的模型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Ca组,n=28)和中药止痛巴布贴组(CM组,n=25)。术后7天、14天和21天各组处死大鼠(n≥8),取大鼠脊髓腰椎L4-6膨大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脊髓背角pERK、pCREB的变化。结果:脊髓背角神经pERK、pCREB表达:Ca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术后7天、术后14、21天与Con组和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M组于术后14天、术后21天与Con组和Sham组统计学差异逐渐缩小(P0.05)。结论: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有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其对脊髓背角c-fos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背角神经节pERK、pCREB的表达而产生的,即通过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光镜组织学观察评分、电镜超微机构观察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mRNA的测定来探讨活血止痛膏剂对骨骼肌钝挫伤修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3只兔子随机分为活血止痛膏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青鹏膏对照组、外伤对照组,每组12只,另取3只做正常对照组。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大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分别在3天、6天、10天、13天处死大白兔,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兔子,每只兔子在两条后腿腓肠肌取标本,共计6个标本。结果:(1)光镜组织学观察评分:各个时间点与外伤对照组比较,青鹏膏剂组、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P0.05);青鹏膏和活血止痛膏高剂量组优于活血止痛膏中剂量组(P0.05)。(2)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青鹏膏组、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和外伤组在3、6天可以更早更多看见激活的肌卫星细胞,在10天和13天青鹏膏组、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肌组织趋于正常,活血止痛膏低剂量组和外伤组有瘢痕形成。(3)RT-PCR技术检测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mRNA的表达量:各个时间点内与外伤对照组比较,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P0.05);活血止痛膏高剂量组优于活血止痛膏中剂量组(P0.05)。伤后各组IGF-Ⅰ、IGF-ⅡmRNA含量在3、6、10、13天升高,其中第6天达高峰值。结论:(1)活血止痛膏可有效的改善兔骨骼肌钝挫伤后的组织学愈合过程和愈合质量。(2)活血止痛膏能促进骨骼肌钝挫伤后卫星细胞的激活,进一步促进新肌生成。(3)内源性IGF-I,IGF-II的mRNA随着兔骨骼肌钝挫伤不同修复时期,表达量也相应变化。(4)活血止痛膏对兔骨骼肌钝挫伤后的内源性IGF-I,IGF-II的mRNA表达量上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骨骼肌挫伤后愈合;并且该表达量与活血止痛膏有效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舒愈膏外敷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肢体功能、血流变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舒愈膏组予舒愈膏外敷左上肢,观察大鼠Bederson评分、血流变学及脑血流量情况。结果:在改善肢体功能方面,舒愈膏组Bederson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愈膏组优于模型组;在全血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屈服应力方面,舒愈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表明舒愈膏组在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模型组;在提高脑血流量方面舒愈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愈膏组优于模型组。结论:舒愈膏可以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改善大鼠血流变学指标,提高大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筋伤活血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奇正消痛贴外用,治疗组采用筋伤活血膏外敷,10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0.01).结论 筋伤活血膏治疗慢性筋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内外兼治手法正骨治疗的总体疗效,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化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内外兼治手法)、对照组(复位),具体分析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总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来看,研究组(94.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其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来说,采用内外兼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服外用中药、传统手法)的疗效更为明显,提高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0.
王彦坤 《河南中医》2016,(1):167-168
黑膏药具有消肿、拔毒、止痛、活血等功效,其制备以油与黄丹基质的膏药为固体制剂,制备工艺为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其中炼油和下丹为制黑膏药为关键。黑药膏制备需要每个环节都要衔接起来,如每个工艺不衔接好,将影响药效,药料与油用高温加热提取,目的使药料中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来。由于受"火毒"说和过敏说的影响,医生和患者惧怕火毒和过敏而不敢使用,使不少患者错失了治愈的良机,严重影响着传统黑膏药的健康发展。但是黑膏药的副作用既非火毒也非过敏,而是黑膏药自身珍贵的特殊正药效,该药效可更好更彻底地治愈疾病。在以后临床应用中应该努力去挖掘、大胆创新,发挥黑膏药的临床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