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51.
目的:观察土家药香枫无忧膏穴位贴敷治疗哮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86例。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枫无忧膏穴位贴敷。两组均10天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控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香枫无忧膏穴位贴敷穴位敷贴治疗哮症疗效满意,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52.
心脉通贴剂中冰片的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心脉通贴剂的透皮吸收状况;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测试心脉通贴剂对鼠皮的透皮吸收率;结果:3个批次的样品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实验后6h~8h,透皮吸收率可达到13%左右。结论:本贴剂中的冰片在人体表皮温度条件下透皮吸收效果较好,吸收率稳定。  相似文献   
353.
【摘要】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40 例) 和对照组 (40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6 个月, 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 30 例、良者 8 例、可者 2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 14 例、良者 17 例、可者 7 例、差者 2 例 (Z = -3.664, P<0.001); 术后 6 个月, 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曲、伸展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 t = 3.643、2.868、3.366、3.588, P = 0.001?0.005、0.001、0.001); 术后随访 1 年, 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0.0% (χ2 = 4.211, P= 0.040)。结论 与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相比, 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明显提高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改善肘关节活动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4.
面瘫膏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中药面瘫膏贴敷于患侧面部穴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90例。其中男313例,女277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39.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62天,平均病程利天。治愈526例,好转43例,无效21例,治愈率为89.15%,总有效率为96.44%。21天以内治愈342例,占总治愈例数的65.02%。经3个月~11年系统随访观察表明:此方法病人痛苦小,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药物易得,费用低廉,易推广。  相似文献   
355.
经皮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宗建  杨亮 《医学综述》2013,(23):4360-4362
目的 探讨相同手法复位前提下,经皮微创克氏针固定以及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赣榆县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手法复位条件下,按固定方法分为石膏外固定治疗组(20例)和经皮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25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Flynn评定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Volkmannn缺血性肌挛缩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28,P<0.05),肘关节屈伸受限度及肘内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51,χ2=4.768,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7,P>0.05).结论 在相同手法复位条件下,经皮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理想,综合评价优于石膏外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6.
中药脐透消臌贴膏敷脐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脐透消臌贴膏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6例)于脐部敷脐透消臌贴膏,每3天更换1次,期间休息1天;对照组(54例)口服心得安,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自觉症状等。 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5);但脾静脉的血流量均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均有改善;临床症状改善以治疗组为优。 结论 中药脐透消臌贴膏脐部贴敷治疗,能在短期内降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疗效与心得安相当,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57.
目的 观察益肾升白贴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101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35例采用益肾升白贴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35例仅采用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作为对照组1组,31例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作为对照组2组。观察骨髓功能恢复情况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病人骨髓功能恢复时间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病人经治疗后再程放化疗,骨髓功能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升白贴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组再程放化期间,仍对骨髓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3组病人均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益肾升白贴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安全、有效,且对骨髓功能保护时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人字位石膏固定治疗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 DDH)的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9年12月对22例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27个髋采用闭合复位加人字位石膏法进行治疗,其中12个月以下1例、1髋;12~24个月18例、20髋;24~28个月3例、6髋.结果:27髋中优10髋,良13髋,差4髋;总优良率为85.2%.其中12~24个月20髋的优良率为90%,而24~28个月6髋的优良率为67%.结论:手法闭合复位、人字位石膏固定方法对幼儿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9.
No legal subsumption of dental impressions, plaster models and intraoral scanning has been attempted yet. It should be examined to what extent 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applies to them.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legally classify 3D intraoral scans and plaster models prepared on the basis of alginate impressio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personal data safety and determination of legal protection applicable to their use. The authors set the deliberations concerning legal protection of plaster models and 3D intraoral scans in the light of recently published articles regarding palatal rugae pattern stability, thus enabling accurate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regardless of age or dental treatment. The deliberations concerning legal protection will b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acts, in particular GDPR. The intraoral scan constitutes biometric data, because it is information about a natural person – a patient is identifiable on the basis of elements defining physical identity. The plaster model itself does not constitute personal data. However, both of them constitutes medical documentation. The biometric data must be processed in a manner compliant with the GDPR provisions. The GDPR shapes only aims which should be attained. When creating a data safety system, ISO or NIST standards may help to ensure the proper level of protection against possible liability resulting from breaches in the scope of personal data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