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7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1218篇
口腔科学   224篇
临床医学   1576篇
内科学   694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509篇
综合类   3340篇
预防医学   542篇
眼科学   270篇
药学   884篇
  9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49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克隆细胞因子midkine(MK)基因,表达其融合蛋白,制备抗MK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M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人肾癌组织mRNA中扩增人MKcDNA分子。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S2-MK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并制备mAb腹水。用ELISA法分析其Ig亚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地克隆出MK基因并表达了MS2-MK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和筛选,获得2株分泌小鼠抗人MK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2株mAb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胃癌组织呈强阳性反应。结论:在原核细胞中获得MS2-MK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制备出抗MK的mAb,为研究MK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2.
组织芯片是从组织块中挑选典型部位的组织以获得数百个圆柱状的样本,并按次序排列在一个新的石蜡块上,制作成HE切片,然后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研究。组织芯片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次可以同时对多个组织块检测研究而对原来的组织材料破坏很小。此外,利用组织芯片仪还可以进行组织切片的精确定位和多种类型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3.
病例:先证者,男,9岁,主因智力低下伴抽搐前来我院查染色体,经无菌采静脉血,无菌接种培养基、72h收获、制片、G显带、姬姆萨染色,其核型为46,XY/47,XY,+21。其一名舅父一同做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6,XY。随后对其进行家系调查,绘制家系图谱如下。  相似文献   
104.
Li L  Zou WZ  Wang SX  Wang SL  Wang W  Han ZH  Du J  Bo 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7):385-388
目的了解Ⅲ型胶原肾小球病的形态学改变,并对Ⅲ型胶原可能的细胞来源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3例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和Ⅰ、Ⅲ、Ⅳ型胶原及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1例伴高血压,第3例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和肾性高血压。3例均无肾病家族史。光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基膜内和系膜区弥漫性过碘酸-希夫反应阳性物质沉积,系膜细胞无明显增生。电镜检查在基膜内疏松层和系膜区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系膜细胞胞膜下平行排列的束状微丝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这些胶原纤维为Ⅲ型胶原,Ⅰ型和Ⅳ型胶原阴性,同时系膜区多数系膜细胞α-SMA阳性。结论Ⅲ型胶原肾小球病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上都有其特殊的病理改变。肾小球内激活的系膜细胞可能是Ⅲ型胶原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5.
着丝粒是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为一DNA-蛋白质复合体。在调控细胞分裂和染色单体分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携带的蛋白质是其功能得以正确发挥所必不可少的功能元件。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着丝粒特异性蛋白质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6.
弹性纤维广泛分布于纤维结缔组织 ,尤其集中分布于椎弓间黄韧带、声带、肺泡壁、动脉壁及弹性软骨等处 ,赋予所在的组织以良好的弹性。弹性纤维可被多种试剂着色 ,如地衣红、醛复红、苯胺黑、Schiff试剂等染成不同的颜色。下面我们就分别用Gomori醛复红染色法、Schmorl染色法 (Weigert间苯二酚 品红染色法 )及地衣红染色法 3种染色法 ,对SD大鼠皮肤中的弹性纤维染色效果做一简单比较。1 材料和方法1 1 试剂 碱性品红、石碳酸、间苯二酚、三化铁、盐酸、聚乙醛、地衣红。1 2 实验方法1 2 1 Gmori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完全脱除猪胸主动脉细胞,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增强基质的力学强度,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方法:取家猪的新鲜去除外膜胸主动脉20根,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脱细胞试剂对猪胸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并对脱细胞后的血管基质进行改性,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价脱细胞效果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采用1%TritonX-100单独作用84h既能完全脱除细胞,同时又可完整保留血管基质的三维结构,对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损伤小,是一种较理想的脱细胞方法。对脱细胞后的基质进行冷冻干燥及真空热交联处理,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冷冻干燥24h后真空120℃下热交联处理12h所获得的材料的机械强度最好,断裂强度可达到1.70MPa。结论:以脱细胞血管基质经冷冻干燥和真空热交联处理后,可以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8.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增殖状态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并分别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淋巴管和血管增殖活性,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51.2±25.5)及较正常结直肠组织(29.4±9.0)和肿瘤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1),并且其淋巴管内皮Ki67指数(0.23±0.17)也较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5)。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冰冻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及时地作出病理诊断,以指导手术治疗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提高冻冻切片及染色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着组织结构被冰晶破坏,对比染色差,细胞核着色不清晰等缺点,我们应用微波加热固定液对组织块进行预固定,切片后再次固定的“二次固定技术”处理肿瘤组织,获得了比单纯脱脂固定切片更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用我院1994~1995年外科送检需要急诊冰冻的乳腺、胃、肠、卵巢、甲状腺及脑等处的肿瘤组织,取材2cm×1.5cm×0.5cm数块.YWY781A型医用微波炉为浙江临安爱迪电子仪器厂产品,有8个功率选择开关,最大输出功率为500W.1.2 方法(1)将肿瘤组织分为不处理和处理组,处理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0%甲醛和Bouin液在80℃恒温水浴固定5min,用微波2档(输出功率250W)固定1min.(2)将上述肿瘤组织用恒冷切片机切成5μm厚的冰冻切片数张,贴片稍于后分成不固定组和固定组,固定组分别用酒精-冰醋酸-甲醛固定液(AAF).改良的  相似文献   
110.
转移性Merkel细胞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6 2岁。因“右腰部皮肤溃疡 2年”于 2 0 0 2年9月 13日首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年前患者右腰部皮肤无诱因出现一“黑痣” ,高出皮面 ,直径约 1cm。因瘙痒抓破皮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直径扩大至 5cm ,并伴剧痛。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为“低分化鳞癌 ,表面有曲菌感染”。术后 1月在化疗过程中发现右腹股沟处一皮下包块 ,大小为 2 5cm× 2cm ,质硬不活动 ,行活检 ,病理诊断为“淋巴结低分化鳞癌转移”。 2 0 0 3年 2月再次发现右腹股沟包块而入院行手术摘除 ,术中见右腹股沟皮下 3枚实性包块 ,直径 0 5~ 5cm ,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