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吴仕骥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7,(1)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 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2.
朱鹏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2):993-998
以训诂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其所""欲如运枢""偏沮""闭拒""收拒""气立""露风""寒热"等八个语词进行考释,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其所"义犹"其宜",《太素》作"其行",是因"所""行"草法相近而致误;"欲如运枢"中,"欲如"为同义复词,"运枢"是"连枢"之误,其义是说人感受寒邪之后,活动不利犹如腰髀牵连一般;"偏沮"义谓半身湿润,而非半身无汗;"闭拒"或作"闭距",为同义复词,是闭合、关闭之义;"收拒"或作"收距",亦是同义复词,即止之义,犹言收工、休息;"气立"即气之存在,引申为人身之气的运行;"露风"即雾露与邪风,泛指外来邪气;"寒热"是指以恶寒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而不可简单理解为恶寒发热之症。 相似文献
13.
简帛医书中有"却"字,与《灵枢·经脉》对读可知其所指部位与"腘"相对应,即膝后弯曲处。该"却"字在《素问》中作"郄",凡13见,皆指"郄中"而言,为膝后腘窝处,亦称"腘中""委中"。通过对"郄""却"形音义及其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郄中"之"郄"当为"却"之讹写,而膝后弯曲处正为"却"之本义,故"却"引申有却曲义,引申有退却义,后作为连词亦有转折义。"脚"为"却"之后起字,在早期医籍中仍保留,有指膝后弯曲处或膝关节处的用例。由于"胠"字与"[月谷](却之异体)"形音相近,医籍中也有相混之例需加以辨析。另后世医籍中"郄中"之"郄"多见写作"郗"者,亦当为"却"之俗写体"[郗]"的一种讹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例证说明前人校勘、注释《内经》工作中存在九类问题:(1)不能贯彻历史观念,误释字词;(2)不熟悉古代字词的特殊意义,误释字词;(3)对版本传钞过程中改字现象及文字形体变化规律了解不够,误校误释字词;(4)考释词义时偷换概念,不重举证,误释字词;(5)不能体味前人修辞手法,误释字词;(6)不能衡之以语法,误释字词;(7)不能求之以医理,误字失校;(8)不了解古人注释体例,误释字词;(9)不明通假,望形生训。 相似文献
15.
吴仕骥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4)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 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6.
17.
王冰编次《素问》,是在全元起本及别本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全元起本《素问》、通行本《灵枢》、通行本《素问》的篇目卷次,认为全元起本《素问》及通行本《灵枢》,前后篇目内容安排杂乱,缺乏相关性.而王冰编次的通行本《素问》,内容论述集中,系统性较强,对后世影响很大,故王冰对整理中医古籍的贡献,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亏耗,津液亏少,肠中干燥而致便秘,李东垣提出了以辛润之,以苦泄之,阳结散之,阴结温之的治疗方法;朱丹溪则总结了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金元四大家对便秘的认识各有特点,治疗也日趋完善,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素问》“七篇大论”运气不同推算方式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ao Y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4,24(2):78-84
本文通过对七篇大论的考察,指出其中推算运气有多种方式。进而深入分析各种推运方法的理论构想。根据东汉天文机构的人员组成中含有医生这一线索,及整个社会文化背景,认为运气学说的产生是在东汉中后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