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67篇
  免费   10246篇
  国内免费   2558篇
耳鼻咽喉   490篇
儿科学   1227篇
妇产科学   757篇
基础医学   5184篇
口腔科学   2819篇
临床医学   11444篇
内科学   8036篇
皮肤病学   1196篇
神经病学   4178篇
特种医学   20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6511篇
综合类   18524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26篇
预防医学   9568篇
眼科学   1362篇
药学   14780篇
  861篇
中国医学   9612篇
肿瘤学   4739篇
  2024年   310篇
  2023年   1661篇
  2022年   2927篇
  2021年   4779篇
  2020年   5222篇
  2019年   3491篇
  2018年   3299篇
  2017年   4101篇
  2016年   4603篇
  2015年   4015篇
  2014年   7598篇
  2013年   7690篇
  2012年   6363篇
  2011年   6217篇
  2010年   4791篇
  2009年   4154篇
  2008年   3948篇
  2007年   4091篇
  2006年   3515篇
  2005年   2961篇
  2004年   2432篇
  2003年   2198篇
  2002年   1795篇
  2001年   1496篇
  2000年   1193篇
  1999年   1005篇
  1998年   852篇
  1997年   742篇
  1996年   665篇
  1995年   580篇
  1994年   543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448篇
  1991年   387篇
  1990年   338篇
  1989年   340篇
  1988年   326篇
  1987年   258篇
  1986年   220篇
  1985年   263篇
  1984年   209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53篇
  1981年   112篇
  1980年   100篇
  1979年   97篇
  1978年   67篇
  1977年   79篇
  1976年   60篇
  1975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鹿茸口服液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鹿茸口服液对青年及老年小鼠RNA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方法:观察口服鹿茸口服液对小鼠肝RNA和蛋白质含量及^3H-Uridine和^3H-Leucine掺入的影响。结果:鹿茸口服液可明显增加老年小鼠肝RNA和蛋白质含量及[^3H]Uridine和[^3H]Leucine掺入RNA和蛋白质,作用明显强于青年小鼠。结论: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RNA和蛋白质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综合治疗痴呆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 10 3例痴呆患者分为 A、B两组 ,A组采用头针、体针、耳针、病灶相对应头皮区穴位药物封闭、中药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方法 ;B组采用常规药物、功能训练、液体疗法 ;常用药物选脑血管扩张剂 :维脑路通、西比灵 ;改善脑代谢类 :脑复康、γ-氨基丁酸 ;胆碱能类 :毒扁豆碱、卵磷脂 ;抗氧化类 :维生素 C、维生素 E;抗炎类 :消炎痛。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 ,其总有效率 A组为 83% ,B组为 5 9% ,A组明显优于 B组。结论 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93.
儿科各种退热疗法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退热药物的退热效果,总结各种措施的副作用及儿科医生首选用药。方法:对210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所致861例次高热(>39℃)患儿,分别予不同的退热药物及各自联合物理降温治疗,观察用药1h后的退热效果。结果:安乃近、复方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糖浆与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总有效率分别为78%、76%、81%与89%(χ2为6.81、8.64、3.97,P<0.05)。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显著优于安乃近、复方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糖浆,且不良反应最少,联合物理降温有协同效应。结论: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异丙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32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推注异丙酚10 mg&#8226;kg 1&#8226;h 1,对照组吸入3%安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1,2,3 h抽取血样测定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 6 PD)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并计算GSH/GSSG比值.结果:治疗组G 6 PD活性轻度升高,GSH/GSSG比值轻度降低;对照组G 6 PD活性显著升高,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既具有麻醉效能又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995.
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部分期刊杂志,对黄芪注射液在肺心病、老年肺结核、脑中风、冠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甲亢、肝病及肾病等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上述疾病疗效满意。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肝病等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96.
乙醇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方选  苏延友  王蕾  邵伯芹  岳旺 《医药导报》2003,22(3):145-146
目的:研究并测定乙醇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观察乙醇对点燃发展及发作的影响,并通过联合用药探讨乙醇对点燃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乙醇0.5~1.5 g&#8226;kg 1皮下注射均能升高杏仁核点燃后放电阈值,降低Racine发作强度和全身发作的百分率,抑制点燃发展进程(P<0.01)和点燃发作(P<0.05).在对点燃均无明显影响的低剂量下,乙醇与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合用对后放电时程和Racine分级无明显影响.结论:乙醇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及其发展有抑制作用,但低剂量乙醇与苯巴比妥或地西泮并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对手术后效果影响。方法:对2000年7月~2001年7月在我院行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68例,分成缝合腹膜组与不缝合腹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术后切口愈合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不缝合腹膜组在手术后发热,腹壁切口延期愈合方面与缝合腹膜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上比缝合腹膜组少。结论: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不缝合腹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早、疼痛轻等优点,不会增加腹腔脏器粘连。  相似文献   
998.
102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B群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B群流脑)的临床特点,对102例B群流脑与98例A群流脑在发病年龄、合并症、暴发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B群流脑发病年龄小,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51.0%),合并症多;暴发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31.4%,11.8%)较A群(24.4%,6.1%)在统计学上差异虽无显著性,但临床资料显示有增高趋势。提示B群脑膜炎双球菌致病力可能较强。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临床表现与性别、年龄、病程及类型的关系,对40l例年龄在14岁以下的初诊白血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年龄:3—6岁及6岁以上组发生关节痛的比例是3岁以下组的3.6倍(P<0.05)与5.9倍(P<0.01);3—6岁组发生突眼比例最高,是6岁以上组的4.6倍(P<0.05);②患病时间:出现关节痛及贫血的比例随患病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③白血病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出现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0.05),而出现突眼与出血的比例则显著高于ALL(P<0.05)。提示白血病患儿关节痛及突眼等临床表现与年龄明显相关;出现关节痛及贫血的比例随病程延长而显著增加;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大多见于ALL,突眼与出血则以ANLL患儿多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显示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转重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30 4 7%,极危重组病死率为 10 0 %。随分值下降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SNAP结果显示 ,≤ 10分组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 ,10~ 2 0分组病死率为 2 7 78%,≥ 2 0分组病死率为 85 71%,随分值增加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套评分方法高度相关 ,r=-0 86 16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SNAP对危重病例的检出率均可达 10 0 %,但前者仅有 10个项目 ,更为简便经济 ,更符合我国国情。单项指标与两套评分方法均平行 ,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分辨危重病病例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