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7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39篇 |
内科学 | 6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17篇 |
综合类 | 750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32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9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407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低频电穴位刺激对胃或直结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胃或直结肠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经皮穴位刺激(HANS)+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HANS组)和PCIA组(对照组)各30例,均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缝合腹膜时给予托烷司琼3mg,曲马多1.5mg/kg静脉注射;在麻醉结束后5min,于复苏室(PACU)中开始使用PCIA镇痛。HANS组同时增加低频电穴位刺激30min。2组均于麻醉前5min、实施镇痛后30min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的浓度,记录和评定术后的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和疼痛VAS评分,PCIA用量,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镇痛和睡眠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频率及程度。结果:术后血浆β-EP浓度与术前比较2组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HANS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术后HANS组0、2、6、14及24h的疼痛VAS评分、PCIA用量、有效及无效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和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术后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PONV发生频率和程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可促进内源性β-EP的分泌,增强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2.
骶后孔(八髎穴)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为八穴的针灸推拿以及骶后神经和骶管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我们测量了 30例骶骨标本 ,将骶后中线定为Y轴 ,将通过两骶角的连线定为X轴 ,测定骶后孔中点至两轴的距离 ;并测量骶后孔的口径 ,骶后孔中点至相应骶前孔中点的间距以及每侧 1~ 2 ,3~ 4骶后孔中点间距。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 ,我们确定了两种骶后孔定位方法 ,取得了 1~ 2 ,3~ 4骶后孔中点间距的数值 ;4对骶后孔口径的大小顺序是 :1孔 >2孔 >4孔 >3孔。结论 :两种定位方法可帮助医生对骶后孔进行更为准确的定位 ,避免一些给患者带来的损伤 ,可使一些医疗麻醉等措施得以成功实施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按2:2:1:1混合研为细末,对照组用面粉,两组药物均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均于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膏肓(双)、志室(双)等穴进行贴敷,每10d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并于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流清涕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外,其余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分、体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有效地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穴位埋线+药物)和对照组(药物),共观察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05,P<0.05),两组HAMD评分,不良反应(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埋线配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甲状腺术后患者的头痛及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名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组实施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3,S,7天的头痛症状评分(Headache SymptomScores,H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第1、3、5、7天的VAS得分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催眠药物以外,两组在各时间点PSQI值及各维度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甲状腺术后患者的头痛情况,提高睡眠质量,且随时间的增加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对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将1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86)和对照组(n=76),研究组接受穴位敷贴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持续6周,基线及治疗第1,2,6周末用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s,HAMD-17)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8.62±2.90,10.14±3.3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05,P=0.0024);同样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6.93±2.19,10.30±3.55,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14,P<0.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分别为5.23±1.90,8.14±3.1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71,P<0.001).研究组皮肤瘙痒显著多于对照组,失眠显著少于对照组,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敷贴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抑郁症安全有效,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炎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炎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术后30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自拟承气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68 例,随 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自拟承气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穴位 贴敷治疗,均治疗 7 天。比较两组的胃液引流量、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二胺氧化酶水平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为 91.2%(P < 0.05);腹胀、腹痛、便秘以及呕吐等症状评分降低,如腹胀症状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2.10±0.27),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3.82±0.41)相比有显著降低(P < 0.05);胃液引流 量降低,观察组(388.02±40.59)mL,低于对照组(520.39±57.39)mL(P < 0.05);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 如排气时间观察组(2.89±0.37)d 短于对照组(5.47±0.66)d(P < 0.05);血清 IL-6、TNF-α、hs-CRP 较对照组水平较低, 丙二醛、二胺氧化酶水平较低,如血清 IL-6 治疗后观察组为(33.10±3.54)ng/L,低于对照组(87.93±9.42)ng/L (P < 0.05)。结论:自拟承气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