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9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25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374篇
内科学   34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115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4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708篇
  3篇
中国医学   2457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2.
董新刚  贾奎 《中医学报》2016,(8):1189-1191
目的:观察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webster总评分、相关因子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方法:将帕金森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吡贝地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改善率为100.0%,对照组改善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webster评分提示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至第8周、第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webster评分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8周比较Webster总评分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中医证候分析提示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略有增加。结论: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疗效明显,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分析不同朝代方剂中药剂量单位及其用量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药临床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九万余首方剂信息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构建方剂数据库,并参考文献,对不同年代的用量单位按照现代单位进行了换算,采用断代史研究方法,分析方剂中药用量的演变规律。结果:筛选有中药组成的方剂8万4千余首,涉及用量单位375个,体积单位包括升、合等149种;数量单位86种;重量单位有两、钱等63种;长度单位包括寸、尺等7种,面积单位3种;历代使用频数最多的用量单位是“两”,达一半以上,其次是钱,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使用频率最高。为了探究中药每日内服用量的规律,我们筛选了13,834首能代表每日服用剂量的内服方剂,有确切用量记载的药物频次81 830次,其中以长度为单位的中药平均长度为10.19 cm;以体积为单位的中药平均体积为753.24 mL;以重量为单位的中药频次是80 135次,平均重量为21.46 g。不同朝代内服方剂单味药一日平均用量唐朝最大,达到82.53 g,其后用量减少,至明以后用量与现代相差不大,多为10 g左右。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大样本量的方剂数据,采用剂量换算和断代史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药用量的概貌和演变规律,发现了历代中药用量差异很大,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临床的中药用量,不应局限于古代文献记载,而应根据当前药物的特点,药材性效毒性的变化以及病人的病情、体质等灵活运用,方能达到药到病除,发挥中药的原创优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6.
107.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landscape of novel modalities such as cell and gene therapies, viruses, other novel biologics, oligomer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odern analytics. We summarize the regulatory history and recent landmark developments in some major markets and examine specific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CMC) challenges, including suggestions for exploration of potential science-based approaches in support of regulatory strategy development from an industry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we evaluate the economic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atient access to innovation and discuss the impact of regulation. There is a desperate need for a consistent form of regulation where global approaches to regulatory strategies can be harmonized, and specific CMC challenges can be dealt with using the appropriate science and risk-based tools. Although these tools are well described in current guidance documents, the specifics of applicability to complex novel modalities can still result in differing regulatory advice and outcomes. The future goals for efficiently regulating innovative modalities and technologies could be aided by more regulatory harmonization, regulatory education, and industry cooperation through consortia, enabling industry to supply key information to regulators in a transparent yet well-defined manner, and utilizing mutually understood risk-benefit analyses to produce drugs with appropriate safety, efficacy,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分析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剂型、功能主治、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组合,为临床治疗口疮的辨证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与主治,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10%,置信度100%);采用熵聚类算法统计2-3个不同成分间的关联系数(支持度为8,惩罚度为2);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 挖掘得出86种成方制剂及其处方,以丸剂、散剂、片剂等多见,包含药物148味,使用频次较高为冰片、甘草、大黄、黄芩等,药物四气五味以苦寒为主,主要归肺胃心脾经,治疗证型较多为热毒炽盛证、热毒攻喉证等,常用核心配伍包括“黄芩-大黄”“黄连-甘草”等,挖掘得出新方组合“珍珠-川贝母-灯心草-天花粉-没药”等4首。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组方规律,由核心药物组合成新方,可为临床辨证使用及研发治疗口疮成方制剂、新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正围产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1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其间发生的疾病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孕妇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对于保障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四逆散出自仲景《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等份组成,具有透邪达表、宣通郁阳的作用,为治疗阳郁厥逆和肝脾不和的常用效方。笔者根据"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