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出生季节不同对小孩早期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文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32-3233
目的:评价不同季节出生的孩子其早期智能发育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门诊体检时分别对在3~4月份出生的及9~10月份出生的儿童在6月龄时应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进行发育评估.结果:3~4月份出生的儿童其智力指数和发育商数明显高于9~10月份出生的小孩.结论:儿童的早期智能发育如精细动作、大动作等与出生季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2.
目的:对16例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超微结构分析,归纳总结其特点。方法:追踪随访并收集我所皮肤科门诊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16例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的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28.3±2.1)岁,平均发病年龄(19.5±1.2)岁。通常春末夏初发病或复发,夏季加重,秋末冬初减轻或消失;皮损主要对称性分布于手腕、手背、踝部、膝部、足背、肘部、指蹼、手侧缘、肘窝,表现为色素性苔藓样斑片或斑块,无明显不适;真菌学检查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超微结构显示角质层层数增多,角质化包膜连续性差,角蛋白丝结构紊乱成撕裂状,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细胞核周围可见异常聚集的角蛋白微丝。结论:本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病理及超微结构类似于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角蛋白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应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父母完成的儿童发育监测系统”的标准化翻译中文版(ASQ-C),研究上海市3~66月龄儿童在春、夏和秋季神经精神发育的差异。方法 于春、夏和秋季,在上海市3~66月龄儿童中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共有8 472名儿童的父母和(或)养育人完成了儿童月龄相应的ASQ-C测试。儿童ASQ-C的量表总分及沟通(CM)、大运动(GM)、精细运动(FM)、解决问题(CG)和个人-社会(PS)能区得分以±s表示;多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排除混杂因素。结果 ①不同季节测试儿童的ASQ-C量表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高至低的排序是秋、夏和春季,秋季显著高于夏和春季(P<0.05),夏季与春季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季节测试儿童的ASQ-C 5个能区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均以秋季最高;其中CM能区得分从高至低的排序为秋、春和夏季,其他4个能区得分从高至低的排序均为秋、夏和春季。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M能区得分秋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秋季与春季、春季与夏季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4个能区得分均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夏和春季(P<0.05)。结论 季节对3~66月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有影响;进一步研究季节或气候与儿童发育的关系很有必要;在儿童发育评估量表的研究中,建议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进行测定.结果 初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体重值、性别、湿度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7~9月、体重值为1.7 ~2.0 kg、雄性的新西兰兔、在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初次筛选率较高;在二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室温、湿度条件下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1~3月、在室温为22.1 ~ 23.0℃、湿度为61 ~70%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二次筛选率较高.结论 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5.
206.
目的 探讨棉布包装的各种灭菌包,经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后在不同季节的有效期.方法 选取2011年1.8月,共两批次,每次用双层棉布包装的100个无菌包,经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后,按编号分为10组,存放在有空气调节系统的10间病房治疗室无菌物品专用柜内,所有无菌包分别在保存第6、10、14、18、22天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随机抽取10间治疗室中的两间,共20个无菌包外层与内层包布间及包内物品中放置的沙条做细菌培养,两批次,80份细菌培养标本全部无菌生长,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无菌包在达到包装、消毒、存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放置于有空气调节系统的病房治疗室无菌物品专用柜内,可以不考虑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将有效期延长为14d.  相似文献   
207.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析目前维生素D治疗状况并评价其与季节的关系。方法5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符合1994年WHO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8名,平均年龄75.6±1.5岁,女性22名,平均年龄69.3±2.6岁,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冬夏两季25( OH) D3、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夏季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冬季(男性高42.5%,女性高54.6%,P<0.05)。维生素D缺乏情况:女性夏季为13.64%,冬季为36.36%,男性夏季为7.14%,冬季35.71%,冬季维生素D缺乏明显高于夏季( P<0.05),男女两组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不同季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冬季25(OH)D3水平更低。建议老年人科学合理应用维生素D,应该将定期监测25(OH)D3水平作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并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D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8.
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与季节和昼夜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在一年和一天中的分布情况及护士各班次出血抢救成功率。方法调查1995-2004年10年中因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1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血发生月份、时间和出血抢救成功率-进行总结分析比较。结果一年中,3月和10月为出血发生最高月份,1-4月为出血高发月份,6~9月为出血低发月份;一天24 h中,晚、夜间出血发生率高于日间,其中又以6:00~7:00为最高;白班出血抢救成功率(90.75%)明显高于夜班(81.84%),P<0.01;护士三班中,小夜班(84.75%)和大夜班(83.75%)出血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白班(91.36%),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季节变换有关,在一天24 h中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护士班次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探讨在四川地区华西医院IgA肾病的四季发病特征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华西医院住院的IgA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地域分布、就诊趋势、入院日期等临床资料,用圆形分布统计分析IgA肾病的住院高峰日期。结果:IgA肾病的就诊人数逐年增加,四川地区的IgA肾病存在住院高峰月份,平均高峰日为6月12日,平均住院高峰期为春夏秋季节。结论:推测本地区IgA肾病住院高峰与降雨量和气候因素的变化有关,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0.
目的:探讨季节的变化对广州地区健康女性面部皮肤粗糙度指标的影响并建立季节性校正公式。方法:使用Visioscan(r)VC98仪器测量178例健康女性受试者颧部和眼角部皮肤粗糙度指标值的四季变化,采用SAS8.1专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拟合出季节性校正公式。结果:颧部皮肤粗糙度指标,最差的是秋季,最好的是春季,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皮肤粗糙度指标,秋季和冬季较好,夏季和春季较差,秋季和冬季均明显差于夏季和春季(P〈0.05)。结论:抗皮肤衰老功效或疗效评估要考虑季节因素对皮肤粗糙度指标的影响,季节性校正公式可以校正季节对皮肤粗糙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