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纳米级雄黄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对复方黄黛片的君药雄黄进行纳米级粉化研究,为探讨雄黄诱导细胞凋亡的粒度效应、作用机理和新的制剂工艺奠定基础。方法 用高能球磨机进行高能球磨,用表面改性剂进行表面活性改造,用热重分析防止晶型转变和分解;激光散射法进行粒度分析;用电子显微镜对典型粉末的形状进行观察。结果 雄黄在空气和氮气中的分解温度基本相同,均为260℃。高能球磨中,除发生非晶态转变外,没有发生雄黄明显的晶型转变和分解;随球磨时间延长,雄黄粉体晶粒迅速细化到纳米量级,并有向非晶态转变的趋势。在含有活性剂的水中球磨可以得到粉末粒度分布均匀、细小的粉体,十二烷基碘酸钠比十二烷基硫酸钠有更好的分散效果;采用本实验最佳球磨后,所得粉末中200nm颗粒的粉末可达85%以上,这些粉末是由更细小颗粒组成,即精细结构为20nm以下的细小晶粒和其周围的非晶体。  相似文献   
12.
雄黄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的促凋亡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雄黄对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体外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Apo2.7和Fas的表达。结果 雄黄体外对CEM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的凋亡细胞和凋亡相关蛋白Apo2.7表达的升高,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2/M期的阻滞,而对Fas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雄黄有诱导CEM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免疫组化法观察纳米雄黄干预p53、Bcl-2在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注射用顺铂( DD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的Bcl-2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升高, Bcl -2阳性率也明显降低( P<0.05);联合用药组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和DDP干预组(P<0.05)。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DD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的p53的相对灰度值(RATI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升高,p53的RATIO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p53的RATIO明显高于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和DDP干预组(P<0.05)。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条带灰度高于对照组;5%、10%、20%纳米雄黄干预组条带亮度依次变大;联合用药组条带亮度较DDP干预组、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大,内参β-actin见不到肉眼可见的浓度变化。结论纳米雄黄可上调p53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与DDP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能是纳米雄黄诱导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是药还是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96%HgS)和雄黄(90%As4S4)与其它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朱砂含汞,雄黄含砷,其安全性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认为把已知的金属毒物用于医药中不可取,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朱砂和雄黄有长期用药历史,临床有效,其毒副作用可耐受。含朱砂、雄黄的中药是药还是毒?本文就含朱砂和雄黄的中成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1)以总砷和总汞为标准进行评价含朱砂、雄黄中药的安全性不妥,(2)朱砂和雄黄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决定其毒性反应,(3)朱砂和雄黄是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应作深人研究来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Skov3细胞为靶细胞,分别采用MTT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40mg/L和8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Skov3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发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复方黄黛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复方黄黛片中砷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用ICP -MS测定健康志愿者血中砷的浓度 ,用 3P97处理药动学数据 ,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 健康志愿者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 =0 .30 6 0± 0 .0 90 9mg·L-1,Ke=0 .0 74 9± 0 .0 12 5 1/h ,Ka =0 .2 199± 0 .0 3471/h ,TLag  =0 .0 72 4± 0 .0 6 2 1h ,T1/ 2  (Ka) =3.2 0 70± 0 .5 2 6 0h ,T1/ 2  (Ke) =9.2 6 6 2± 1.344 4h ,Tpeak  =7.4 4 99± 0 .3184h ,Cmax  =0 .10 75± 0 .0 0 31mg·L-1,AUC =2 .5 5 0 8± 0 .15 2 8mg·L·h-1,CL/F(s) =195 9.1970± 110 .182 2L·h-1,V/F(c) =2 6 2 35 .376 0± 2 731.4 15 8L。单剂量口服复方黄黛片后 ,72h内砷元素在体内呈一级吸收  相似文献   
18.
纳米级雄黄粉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制备纳米级雄黄粉体 ,比较传统雄黄与纳米级雄黄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两组家兔分别单剂量口服5 0mg ,比较纳米级雄黄粉体和传统雄黄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传统雄黄组家兔的药动学参数为 :A =0 .0 96 2±0 .0 0 93mg·L-1,Ke =0 .0 70 2± 0 .0 0 74l/h ,Ka =0 .4 72 3± 0 .0 712l/h ,Lagtime=0 .0 30 0± 0 .0 0 0 0H ,T1/ 2  (Ka) =0 .15 1± 0 .2 38H ,T1/ 2  (Ke) =10 .0 5 6± 0 .895H ,T(peak)   =4 .80 6± 0 .4 0 1H ,C(max)  =0 .0 6 0± 0 .0 0 0mg·L-1,AUC =1.16 8± 0 .0 84 (mg·L-1)h ,CL/F(s) =4 3.0 78± 3.4 95L/h ,V/F(c) =6 2 0 .6 96± 2 9.6 4 9L ;纳米雄黄组家兔的药动学参数为 :A =0 .2 4 4 3± 0 .0 0 5 2mg·L-1,Ke =0 .0 2 2 7±0 .0 0 5 2l/h ,Ka =0 .92 2 5± 0 .0 5 93l/h ,Lagtime =0 .0 30 0± 0 .0 0 0 0H ,T1/ 2  (Ka) =0 .75 4± 0 .0 4 9H ,T1/ 2  (Ke) =2 8.74 6± 1.0 0 7H ,T(peak)  =4 .0 6 6± 0 .174H ,C(max)  =0 .2 16± 0 .0 0 5mg·L-1,AUC =9.82 2± 0 .394 (mg·L-1)h ,CL/F(s) =5 .10 8± 0 .2 0 8L/h ,V/F(c) =2 11.5 6 6± 3.2 97L。结论 纳米级雄黄粉体与传统雄黄比较 ,其药代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 ,吸收相增大而消  相似文献   
19.
雄黄活性物质的毒效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中药雄黄的毒-效关系。方法:用草酸溶解以除去天然雄黄中所含的As2O3;对比精制前后雄黄中含可溶性砷的量;对比精制前后雄黄的急性毒性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结果:雄黄中可溶性砷含量从精制前的3.75%降至精制后的0.24%;急性毒性大大降低,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雄黄中的有效物质是As2S3,其中所含的As2O3是其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青黄散的配伍组方,探讨不同比例雄黄与青黛配伍后青黛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黛供试品溶液、空白血清以及3种不同配比(青黛10 g分别配伍雄黄52. 5,105,210 mg,依次记为A组,B组,C组)青黄散含药血清进行检测,结合青黛供试品溶液中鉴定的化学成分,分析3组复方中青黛在大鼠体内的移行成分差异;以3组青黄散含药血清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从青黄散A组,B组,C组含药血清中分别检测到了19,22,25个移行成分,且3组含药血清均含有来自青黛供试品溶液中的5个原型成分,分别为色胺酮,靛蓝,靛玉红,2-氨基苯甲酸和N-苯基-2-萘胺;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青黄散C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固定青黛剂量后,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含药血清中移行成分增多,且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提示雄黄可能会促进青黛中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药效,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比例雄黄和青黛的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