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1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652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574篇
妇产科学   298篇
基础医学   1234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501篇
内科学   4950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868篇
特种医学   259篇
外科学   839篇
综合类   253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391篇
眼科学   309篇
药学   625篇
  4篇
中国医学   928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769篇
  2021年   963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701篇
  2014年   1264篇
  2013年   1375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1121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7年   3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60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31篇
  1976年   28篇
  1974年   23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25篇
  1971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为基础医药学研究尤其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与结果 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植入冠状动脉,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塞,形成与临床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建立了普遍适用于急性与慢性实验研究的中国小型猪心肌梗塞模型。结论 该模型稳定,方法先进,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定量、动态观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广泛用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细胞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探讨加味异功散减毒增效的机理。方法 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动物模型,进行加味异功散与化疗药物合用缓解化疗后免疫抑制和胃肠道损害作用进而增效的实验观察。给药8d,进行抑瘤率、IL-2和NK细胞活性、小肠组织MDA含量等的检测。结果 加味异功散与化疗药物联用后抑瘤率有一定程度提高;能显著提高荷瘤及化疗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明显增强其IL-2和NK细胞活性;降低小肠组织中MDA含量。结论 加味异功散具有对化疗药增效减毒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肠道自由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3.
Rosai-Dorfman disease (RDD) is a rare histiocytic proliferative disorder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We here describe RDD of a neonate who presented with palenes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but not lymph-node swelling. Routine laboratory studies showed anemia, thrombocytopenia, and an elevated value of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iver revealed a proliferation of histiocytes with abundant eosinophilic cytoplasm, which were positive for S-100 protein and CD68 but not CD1a and did not reveal Birbeck granules. Radiological studies showed hepatosplenomegaly and a narrowing of the hepatic vein, which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hypersplenism resulting in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 This case is thought to be congenital RDD without lymphadenopathy.  相似文献   
174.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天朝 《中国药业》2003,12(7):23-25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时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制备工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结果:以水为溶媒、煮提方法制备配方颗粒不完全符合中医药特点。汤剂中中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是达到增效降毒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论: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羽  董志 《中国药业》2003,12(12):31-33
目的:介绍钙离子(Ca2 )拮抗剂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机制和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献。结果:应用Ca2 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治疗AD,可促进受伤神经的再生和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Ca2 自体平衡失调学说为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应用Ca2 拮抗剂治疗AD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6.
方玲 《天津中医药》2004,21(3):225-226
归纳分析古今医家对《伤寒论》“阳去入阴”一语的不同认识,即“表邪传里说”、“邪传阳明说”、“邪传少阴说”及“入传三阴说”。结合该条该句的所处环境,经过综合归纳,层层剖析,提出“阳去入阴”应理解为“离开少阳,传人少阴或厥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7.
应用一指禅手法为主治疗25例胸痹患者,结果显示推拿对胸痹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作用,治愈10例,好转14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78.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o C  Hu Y  Wu X  An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548-551,I031
目的 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行组织学和MRI观察。 方法 健康成年恒河猴 8只 ,手术组 6只 ,在其腰4 ,5、腰5,6、腰6,7椎间盘分别作一 5mm× 3mm切口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4、8、13、2 0周对手术椎间盘行MRI观察 ;8只恒河猴分别于术前 (对照组 )及术后 4、8、2 0周随机取 2只处死后行椎间盘组织学观察。 结果 正常成年恒河猴腰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人类相似 ;手术椎间盘高信号区域面积的百分比于术后 8、13、2 0周显著减少 (P <0 0 5 ) ;术后 4周椎间盘切口外被纤维组织覆盖 ,术后 8周 ,切口外层纤维样愈合 ,其内无愈合迹象 ,术后 2 0周 ,切口向椎间盘内延伸 ,部分髓核出现纤维化。 结论 恒河猴是一种生理特性与人类相接近的动物 ,以其为对象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以获得可靠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通过测量MRI轴位T2加权像椎间盘高信号区域面积百分比的方法可于早期无损伤地发现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79.
Points Fengfu (GV 16), Fengchi (GB 20) and Anmian were selected as main acupoints to treat painful heels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9% was got. The technique of lifting needle was the key to the therapy. Author: Ye Ming-zhu(1947-), male, associated chiefphysician Translator: Chen Han-ping  相似文献   
180.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使两者对峙起来,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其本质是相通的,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定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