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3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80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159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77篇
中国医学   3783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丹参注射液对心脏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室温条件下,本文用小白鼠麻醉,人工呼吸、开胸并用简易的在体心脏微循环直接观察法,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心脏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提示:正常小白鼠左心室前壁,靠近室间隔处的心肌表层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流速为0.32~0.56mm/sec。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后5分钟内即见红细胞流速增快,平均速度从0.45±0.07mm/sec,增加到0.5±0.06mm/sec,P<0.01。注射后10分钟达高峰,平均流速增加到0.53±0.07mm/sec,P<0.001。给药后20分钟,红细胞流速增快仍非常明显,持续30分钟左右。与此同时,微血管口径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2.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n aqueous extract of Radix Paeoniae Alba (RPA) on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oxalate (CaOx) stones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 in vitro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RPA extract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CaOx or promotes CaOx dissolut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extract in vivo as a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agent for experimentally induced CaOx nephrolithiasis in rats. Various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hist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in kidney tissue and urine at the end of the in vivo experiment.

Results: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of formed crystals (8.99?±?1.43) and inhibition of crystal formation (2.55?±?0.21) were observed in vitro after treatment with 64?mg/mL of the RPA extract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treatment (55.10?±?4.98 and 54.57?±?5.84, respectively) (p?Conclusions: RPA is a useful agent that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CaOx kidney stone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UFLC-Q-TOF/MS对黄芪-丹参药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BDS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水-0.1%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采集数据,全扫描质量范围为m/z 100~1500。依据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结合对照品比对初步鉴定化合物。结果?从黄芪-丹参药对中初步鉴定或推断出28个化合物,其中丹参中15个化合物,黄芪中11个化合物,另有2个未知化合物。包括皂苷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和醌类化合物。结论?该UFLC-Q-TOF/MS可全面、快速分析黄芪-丹参药对中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为对其进行活性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组成,优化板蓝根蛋白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运用响应曲面法,以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液料比及pH值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板蓝根蛋白的提取工艺,另以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分布;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超声提取前后板蓝根药材粉末的微观结构。结果?最优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7.8的50?mmol/L Tris-HCl为溶剂,液料比为80∶1,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65?min,按该工艺进行试验所得板蓝根蛋白得率为0.705%;板蓝根蛋白5个分子量段的蛋白分别为19.2、21.5、24.8、34.0~43.0?kDa 和>170?kDa。结论?运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板蓝根蛋白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板蓝根蛋白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采用差示浓度法分析远志及其炮制品中远志(口山)酮Ⅲ(PX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DISS)、甘草酸(GA)的含量,以GA为标志物区分制远志与生远志、蜜远志。[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60℃;检测波长320、237 nm;进样量2 μL;测定高浓度供试品溶液中低含量成分(GA),测定低浓度供试品溶液中高含量成分(PXⅢ、DISS)。[结果] 差示浓度法能够分析远志及其炮制品中含量悬殊的PXⅢ、DISS和GA的含量。[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以GA为标志物能够区分制远志与生远志、蜜远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新疆与甘肃地区甘草的性状、鉴别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我国甘草主产区的药材和饮片质量,为甘草的后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对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显微鉴别法展现甘草粉末和切片的结构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在性状方面,新疆甘草药材比甘肃甘草药材平均直径略大;在显微方面,两个产地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新疆家种甘草的淀粉粒数量略多,且平均粒径也略大;在含量方面,新疆甘草中甘草酸平均含量约为甘肃甘草酸平均含量的1.5倍。结论 新疆、甘肃地区甘草的鉴别和质量评价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甘草药材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岗藿抗感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岗藿抗感汤Ⅲ期临床试验给药剂量和疗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一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30例病毒性肺炎(非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2组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西药退热及必要时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岗藿抗感汤(由银翘散加岗梅根、藿香、羌活等组成)联合奥司他韦(达菲)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单用奥司他韦治疗。2组均服药5 d。观察2组在退热时间、肺炎吸收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检测2组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证候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的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肺炎吸收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仅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IL-10、IFN-γ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该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溏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该患者的其余相关安全性指标,包括三大常规(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在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岗藿抗感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用奥司他韦治疗,患者的退热时间缩短,临床症候减轻,这可能与岗藿抗感汤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较优的甘草质控成分(水分、总灰分、甘草苷、甘草酸)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实现快速检测。方法:基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97批甘草中水分、总灰分、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其近红外光谱。采用R语言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水分和甘草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其中水分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0和0.929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3 2和0.203 8,甘草苷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3和0.907 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93 9和0.128 9;总灰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MSC,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5和0.917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9 6和0.103 7;甘草酸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SNV,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 1和0.915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4 8和0.236 0。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较优的甘草质控成分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其模型的准确度均较高,为实现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种质地黄块根菊花心表型性状及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特征。方法:观察测量地黄整个生育期内菊花心形状及比例直径的变化,同时建立表征地黄块根、菊花心及非菊花心部位化学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主成分和系统性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质地黄的菊花心形状及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指纹图谱显示不同种质地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种类具有一致性,其化学质量特征的差异主要在于化学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例的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梓醇、益母草苷、地黄苷A和地黄苷D等有效成分基本均参与了各种质地黄不同部位的质量表达,但每种成分在各种质地黄不同部位之间质量差异表达中的贡献率不同,同时参与这种差异表达的其他成分在各种质地黄中的贡献率也不同;系统性聚类分析表明,北京1号,沁怀,1706及沁怀郑地黄的菊花心与非菊花心化学质量特征差异较大,而85-5,白选地黄的菊花心与非菊花心部位化学质量特征差异较小。结论:不同种质地黄菊花心表型性状及其HPLC指纹图谱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以附子-半夏化学成分为切入点,基于系统药理学筛选附子-半夏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为开发附子-半夏抗肿瘤的无毒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SMP)平台构建附子-半夏小分子配体库;基于分子对接(SYBYL2. 1,Tripos)将附子-半夏小分子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标蛋白进行能量匹配;借助Cytoscape 3. 5. 1构建附子-半夏活性成分-靶标网络模型;基于Ligplot计算小分子与靶标蛋白形成的氢键、疏水作用和结构比对;附子-半夏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基于Swiss ADME和admet SAR进行预测。结果:附子-半夏小分子活性成分25个,通过能量匹配发现半夏抗肿瘤的关键活性成分为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黄芩苷,12,13-环氧-9-羟基十九碳-7,10-二烯酸;附子抗肿瘤关键活性成分为deltoin,谷甾醇,neokadsuranic acid B,11,14-二十碳二烯酸。磷脂酰肌醇三激酶α(PI3Kα),类脂磷酸酶(PTEN),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为附子-半夏抗肿瘤的关键靶标蛋白。附子-半夏8个关键活性成分具有较低的CYP450抑制性,基本遵循Lipinski规则。结论:从分子层面筛选出附子-半夏抗肿瘤的无毒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为有效的使用有毒中药,打破有毒中药应用的局限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