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9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1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6篇 |
儿科学 | 148篇 |
妇产科学 | 73篇 |
基础医学 | 594篇 |
口腔科学 | 97篇 |
临床医学 | 679篇 |
内科学 | 1193篇 |
皮肤病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319篇 |
特种医学 | 356篇 |
外科学 | 527篇 |
综合类 | 827篇 |
预防医学 | 284篇 |
眼科学 | 160篇 |
药学 | 273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39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364篇 |
2013年 | 377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89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7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20篇 |
1974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的慢自发性去极化电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 (IMG)细胞慢自发性去极化电位 (SSDP)。方法 :离体细胞内记录技术 ,并观察IMG细胞SSDP发生间隔、持续时间及幅度。结果 :SSDP发生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和幅度较为恒定 ,分别为 44 9.7± 11.0s、198.8±15 .1s和 14.2± 2 .4mV。 5 HT1P受体拮抗剂BRL 2 492 4对SSDP和该细胞的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LS EPSP)无影响。结论 :豚鼠IMG内可能存在SSDP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 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 、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 、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平均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35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检测。根据脉压≤40mmHg(1mmHg=0.133kPa),40~60mmHg,≥60mmHg,将135例患者分为3组。结果①随着脉压的升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呈明显增厚,且24h平均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均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显著相关。②随着脉压的升高,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脉压的升高在颈动脉结构的改变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生理学教学改革,从网络课程内容和网络环境下生理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方面介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和应用,指出网络教学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综合分析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5.
《内经》络脉络病理论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络脉与络病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文章在全面整理<内经>有关条文的基础上,系统勾画出<内经>对络脉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病证及诊断治疗的认识,揭示<内经>时代络脉与络病学说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达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度的参数。对69例高血压病降压达标患者、56例高血压病降压未达标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C—FPWV检测。结果降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度[(12.70±2.82)m/s]明显高于健康人的血管硬化度[(11.23±2.89)m/s](P〈0.05),也明显高于降压达标者[(11.96±3.62)m/s](P〈0.05)。降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高于健康人的动脉硬化度(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脉压与反映大动脉硬化度的C—FPWV成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为PWV(m/s)=4.68+0.09×年龄(岁)+0.04×脉压(mmHg)。结论通过对血压的调控,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年龄、脉压与大动脉硬化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把112例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元素钙600mg,VitD 200U,1次/d;肌注降钙素50U,1次/d,连续1周,然后隔天1次,连续1周.最后每周2次至疗程结束。综合治疗组(62例)给予同样钙剂和降钙素治疗,同时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6个月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5锥体前后位骨密度。结果综合治疗组对疼痛缓解更有效,并且对骨密度的提高也有较显著的效果。结论PEMFS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PBL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生理学理论课的部分章节在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专业1个班(实验班)和2005级药学本科专业1个班(对照班),分别采用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方法,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PBL教学组的考试成绩及及格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可提高学习积极性,88.5%认为提高学习兴趣,80.8%认为提高参与意识,80.8%认为加强师生沟通,82.7%认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只有63.5%和55.8%的同学认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科学写作能力。该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9.
生理学发展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理学发展史在生理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生理学发展史融入课堂教学,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脉冲磁疗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我科于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3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40例,治疗组1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冲磁疗并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憋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极其显著。结论:脉冲磁疗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