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88篇 |
免费 | 1041篇 |
国内免费 | 2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8篇 |
儿科学 | 162篇 |
妇产科学 | 140篇 |
基础医学 | 237篇 |
口腔科学 | 156篇 |
临床医学 | 1484篇 |
内科学 | 2067篇 |
皮肤病学 | 35篇 |
神经病学 | 337篇 |
特种医学 | 255篇 |
外科学 | 4082篇 |
综合类 | 1896篇 |
预防医学 | 546篇 |
眼科学 | 142篇 |
药学 | 986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409篇 |
肿瘤学 | 6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599篇 |
2021年 | 685篇 |
2020年 | 633篇 |
2019年 | 606篇 |
2018年 | 606篇 |
2017年 | 447篇 |
2016年 | 491篇 |
2015年 | 553篇 |
2014年 | 1179篇 |
2013年 | 925篇 |
2012年 | 784篇 |
2011年 | 886篇 |
2010年 | 698篇 |
2009年 | 626篇 |
2008年 | 664篇 |
2007年 | 617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391篇 |
2004年 | 276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223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8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高血糖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2002年外科治疗的70例高血糖大肠癌(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病人均作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占8.8%(3/34)。切口感染20.6%,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均为2.9%。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19d。结论:高血糖大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必须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只要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术式和时机就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漏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32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38例;年龄27~82岁.根据是否发生胰漏分为胰漏组52例及非胰漏组271例.对围手术期可能产生胰漏的20个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酗酒史、胆管炎、胆红素、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323例P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0.3%(98/323),病死率3.7%(12/323),其中胰漏发生率16.1%(52/323),因胰漏死亡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管支架引流方式、专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2 ~9.00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OR= 2.091,P=0.001)、胰腺质地(OR=7.715,P=0.040)、胰管直径(OR=5.405,P=0.006)、胰管支架引流方式(OR =4.313,P=0.001)及专业组(OR =6.404,P =0.006)是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疾病、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管支架引流方式及专业组是胰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精准操作,术中放置胰管支架外引流,成立胰腺外科专业组能够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估骨水泥椎间渗漏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行PVP手术治疗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椎体再发骨折情况分为再发骨折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情况.结果共124例患者(148个椎体)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24例患者(32个椎体)再发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椎间渗透率为25.0%(6/24)与对照组的21.0%(2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椎间渗漏并不增加PVP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风险,低骨密度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背景:围手术期发热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关节术后感染尤其是假体周围感染可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骨科医师对其患者术后发热仍难免特别担心。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特点和趋势,以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潜在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7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每例患者术前1 d至术后10 d每天的最高体温,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是否输血、麻醉方式、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类型等。 结果:351例(50.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术后发热。在发热患者中,第1次发热症状最常出现在术后第1天(204例,占所有发热病例数的58.1%),手术当日(55例,15.7%)和术后第2天(62例,17.7%)次之。整个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最常出现在术后第1天(168例,47.9%)、第2天(125例,35.6%)。25例(3.6%)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事件,术后发热与感染事件、输血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丢失、麻醉方式等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感染事件中,呼吸系感染最易引起术后发热。 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热与感染事件、输血明显相关,而连续发热、超过39℃的发热尤其需要引起医师对术后感染的警惕。 相似文献
75.
Soroush Assari Alan Kaufmann Kurosh Darvish Jung Park Jonathan Haw Fayez Safadi Saqib Rehman 《Injury》2013
Objective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locked plating and retrograde nailing of supracondylar femur fractures with simulated postoperative weight-bearing.Methods
The Locking Condylar Plate (LCP) and Retrograde/Antegrade EX Femoral Nail (RAFN) were tested using 10 paired elderly cadaveric femurs, divided into Normal and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groups, with a simulated AO/OTA type 33-A3 supracondylar femur fracture. Each specimen was subjected to 200,000 loading cycles in an attempt to simulate six weeks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ith full weight-bearing for an average individual. The construct's subsidence due to cyclic loading, and axial stiff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cyclic loading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BMD was studied. The two implants were compared in a paired study within each BMD group.Results
LCP constructs showed higher axial stiffness compared to RAFN for both Normal and Low BMD groups (80% and 57%, respectively). After cyclic loading, axial stiffness of both constructs decreased by 20% and RAFN constructs resulted in twice as much subsidence (1.9 ± 0.6 mm). Two RAFN constructs with Low BMD failed after a few cycles whereas the matched pairs fixed with LCP failed after 70,000 cycles.Conclusions
The RAFN constructs experienced greater subsidence and reduced axial stiffness compared to the LCP constructs. In Low BMD specimens, the RAFN constructs had a higher risk of failure. 相似文献76.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对于预防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脑脊液漏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最佳使用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1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人工硬膜放置位置不同分成两组(硬膜下组为A组,硬膜外组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体温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术后因发热所需的临床干预率为6.1%,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为0%,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为1%,出现皮下积液的概率为1%;B组患者术后因发热所需的临床干预率为25.6%,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为3%,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为3.8%,出现皮下积液的概率为7.5%。
结论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将人工硬脑膜贴敷并固定在硬膜下使术后发热率大幅度降低,并能有效降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胸椎椎管狭窄症术后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成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12月因胸椎椎管狭窄症给予后路全椎板减压手术的患者101例,其中术后经再次手术证实术区急性硬脊膜外血肿9例,对其临床表现与再次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平均34个月。血肿清除前神经功能评分为0.89±0.78,血肿清除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为2.33±1.2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1)。硬膜外血肿压迫时间为(7.72±7.06)min,血肿清除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与血肿压迫时间呈负相关(r=-0.789 6,P〈0.01)。结论胸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后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尽快手术减压,血肿清除越早,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79.
陈海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1):97-100
目的 探讨因胃癌术后胃瘫引发韦尼克脑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胃癌术后胃瘫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患者816例的治疗过程中发生胃瘫 32例(3.9%),在32例胃瘫中并发韦尼克脑病6例(18.8%),多发生在胃癌术后胃瘫后第1~2周.4例(66.7%)经及时诊断后补充维生素B1症状消失,2例(33.3%)因延误治疗而留有后遗症.结论 胃癌术后胃瘫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是预防及治疗韦尼克脑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74例T3~T4期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术前放化疗者加手术治疗者81例(放化疗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者93例(对照组)。结果术前放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81/81)和94.6%(8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保肛率分别为86.4%(70/81)和73.1%(6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15)min和(125±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5)ml和(95±1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9%(8/81)和9.7%(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且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