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38篇
肿瘤学   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serum containing Chengzai Pill on the L-type voltage-sensitive calcium channels current (L-VSCCsC) of osteoblastic MC3T3-E1 cells pre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mPSL). Methods: A control group, a model group, a low dose group and a high dose group were set up. The whole cell patch clamp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cord L-VSCCsC of 10 osteoblastic MC3T3-E1 cells in each group and their peak current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0.2284±0.0209 nA;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model group was 0.1839±0.0179 nA; decreased by 19.5%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low and high dose groups was 0.2526± 0.0093 nA and 0.2671±0.0120 nA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37.4% and 45.2% a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P<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 and high dose groups was P<0.05. Conclusion: 1. mPSL inhibits L-VSCCsC of osteoblasts; and 2. The serum containing Chengzai Pill increases L-VSCCsC of osteoblasts pretreated with mPSL.  相似文献   
12.
艾华  田晓环 《中医药学刊》2012,(3):462-463,I0001
目的: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肿瘤细胞的抑瘤和诱导凋亡作用,旨在探讨大黄[庶虫]虫丸抗肿瘤效应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和创制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以大黄虫丸方82g/kg剂量连续灌胃10天,同时设模型对照组、正常组和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取治疗组、对照组及模型组实体瘤分别涂片观察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大黄[庶虫]虫丸治疗组肿瘤组织中Survinvin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黄[庶虫]虫丸能够调低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代表成分吸收及肝脏摄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肠道吸收、肝脏摄取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为对象。建立单次肠肝灌流模型,于十二指肠给药后0、1、5、10、15、30、60、90、120min在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处同时取样,LC-MS检测代表成分浓度,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肝脏摄取率,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吸收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吸收呈正相关,而与吴茱萸代表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吸收呈负相关;吴茱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正相关,黄连与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肝脏摄取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代表成分吸收、肝脏摄取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白芍代表成分的吸收;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成分、抑制吴茱萸代表成分的吸收。吴茱萸促进黄连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黄连、白芍相互抑制其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能否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式造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灌胃,金匮肾气丸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金匮肾气丸灌胃,给药4周后空腹测血糖、睾酮(T)、一氧化氮(NO)。结果:金匮肾气丸组及阳性对照组治疗后T及NO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有效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剂量进行治疗,以泼尼松、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卵泡、卵巢间质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卵泡及小卵泡Bcl-2蛋白的表达均减少,Bax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剂量组大卵泡及小卵泡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卵巢间质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大卵泡及小卵泡Bax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左归丸中剂量组卵巢间质Bax蛋白的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丸各剂量组卵泡Bcl-2蛋白的表达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卵泡凋亡过快可能导致卵巢早衰,左归丸可能通过上调卵泡及卵巢间质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卵泡的过快凋亡,从而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党晓伟  王春民  郭金甲  杜鑫 《中成药》2012,34(6):994-998
目的观察八味益肾丸治疗阳痿(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将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0例)口服八味益肾丸和对照组(130例)口服益肾兴阳胶囊,对比观察两药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两组均有满意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八味益肾丸在治疗阳萎(肾阳虚证)所表现出的精神不振和沉弱脉,增加患者性交次数,改善阴茎勃起程度,提高性快感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八味益肾丸治疗阳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RBP4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组A)、模型对照组(组B)、六味地黄丸组(组C)、吡格列酮组(组D)。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分别造模前、造模后、给药第2、5、8周眼眶取血,动态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8周时,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格列酮组(组D)血清RBP4水平、FPG、TC、TG、LDL-C、Fins、HOMA-IR均低于模型组(组B)(P0.05)而体重、HDL-C、ISI则明显高于模型组(组B)(P0.05);在体重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咯列酮组(组D)在第2周、第5周均不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P0.05),在血清RBP4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在第2周血清RBP4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第5周开始则显示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从第2周开始已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RBP4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木香分气丸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HPLC,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1%磷酸水(21∶79),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柚皮苷进样量在0.1108~1.2188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n=6),平均回收率为97.5%(RSD 0.80%,n=6);橙皮苷进样量在0.226 8 ~2.494 8μg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7,n=6),平均回收率99.0% (RSD 1.7%,n=6);新橙皮苷进样量在0.084 8~0.932 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n=6),平均回收率为98.2% (RSD1.6%,n=6).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作为木香分气丸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滨海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治疗)和观察组(标准治疗加麝香保心丸),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评分、心电图变化以及硝酸甘油停减率评估患者临床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梅丸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仙桃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5-氨基水杨酸肠溶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乌梅丸,6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包括IL-6、IL-8、IL-10、TNF-α水平变化,同时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IL-6、IL-8及TNF-α均降低,IL-10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均显著升高,大肠杆菌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联合5-氨基水杨酸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临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