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3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940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893篇
内科学   1132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015篇
特种医学   396篇
外科学   1324篇
综合类   1026篇
预防医学   327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527篇
  3篇
中国医学   335篇
肿瘤学   37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2篇
  1975年   19篇
  1973年   27篇
  1972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bstract: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shows ischemic symptoms along the peripheral arteries due to reduced blood flow,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PAD is increasing. Several papers have reported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pheresis (LDL‐A) on PAD, but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so far on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peripheral artery stenosis by LDL‐A. We report o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 female PAD patient with intractable decubitus in her heel due to the complete occlusion of anterior tibial artery who was treated by a series of LDL‐A sessions. The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anterior tibial artery improved as seen on angiography, and the decubitus in her heel also markedly improved after LDL‐A therapy. This report supports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LDL‐A for the treatment of PAD.  相似文献   
992.
陈莉峰 《湖南医学》2014,(2):278-28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效果。【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n =39)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同时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 ,连续治疗30 d。对照组( n=37),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P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共培养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异基因成人来源的BMSC与PBMC在体外分别按1:10混合共培养,采用氚胸腺嘧啶核甙掺入方法检测PHA刺激PBMC增殖的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分泌的IL-6、IL-8和PGE2水平。结果 BMSC与PBMC共培养组的PBMC增殖率明显减少(P〈0.01),抑制率均超过50%。加入PBMC共培养后,BMSC分泌IL-6、IL-8和PGE2显著增加(P〈0.01)。结论 BMSC可以抑制PHA刺激引起的PBMC增殖,PBMC可以促进BMSC分泌免疫活性因子,BMSC可能具有双向的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潘富文  吴林清 《海南医学》2014,(22):3283-3286
目的观察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购买雄性Wistar大鼠60只,先取15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将制备好的神经支架剪取长度约为1 cm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根据实验要求,将余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均15只。实验组(A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局部注射VEGF组;对照组Ⅰ(B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喂养1个月,并每日观察大鼠步态、患足溃疡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取移植段坐骨神经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神经S-100及轴突数量,髓鞘、神经纤维数等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三组大鼠的足部溃疡、步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实验组恢复率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A组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25.34±5.67),B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62.32±3.71),C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32.55±7.48),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了解RA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_2012年12月住院的RA患者共986例,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共48例(研究组),分析与未合并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①RA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4.9%(48/986);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091,P=0.001),而平均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D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3±1.33VS.4.09±1.21,P〈0.01);关节畸形数(4.04±4.90VS.1.92±3.075,P:0.012)及关节畸形时间[(4.59±7.10)VS.(0.20±1.17)年,P〈0.01;CRPl(88.73±40.53)VS.(52.47±30.14)mg/l,P:0.03l、RFI(119.00±59.96)vs.(94.70±62.94)U/ml,P=0.04l、抗CCP抗体[(508.17±548.63)vs.(269.00±320.63)IU/ml,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研究组使用激素治疗时间[(5.24±1.05)VS.(1.55±0.38)年,P=0.001]、使用剂量[(10.67±8.73)VS.(4.35±4.84)mg,P〈0.01]及不正规治疗时间[(9.54±1.32)vs.(4.97±0.75)年,P=0.003]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病变为RA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9%。男性、高DAS28评分、关节畸形个数多及畸形时间长、RF及抗CCP抗体的异常增高、长时间使用激素及不正规治疗等可能是RA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嗣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2005年1月~2014年6月近10年来临床应用左卡尼汀治疗相关疾病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加以归纳整理,总结左卡尼汀注射液在相关领域的临床应用体会并结合本项目发现左卡尼汀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确切效。左卡尼汀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着宽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能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疼痛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系统性硬化症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输液治疗日期为单数者为对照组,日期为双数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度以上疼痛分别为9例和24例,观察组总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静脉穿刺法能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组同时联合前列地尔,连用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vs 70.0%,χ^2=6.34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SCV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SC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除常规降糖治疗外辅助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疗效确切,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张杰  肖玉周 《医学综述》2014,(23):4255-4257
通过查阅文献,从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利与弊、间充质干细胞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关系、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很常见,目前无较好的解决办法,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而来的类施万细胞有望成为其种子细胞。周围神经损伤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多成绩,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施万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