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403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591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538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29篇
  1篇
中国医学   410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正>细菌感染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1],占肝硬化患者急性失代偿事件住院率的25%~46%[2]。细菌感染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增加4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3]。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其次是尿路感染、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自发性菌血症[4]。SBP是指在没有明显腹腔感染因素的情况下发生于肝硬化和腹水患者的腹水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也是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大量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并梳理其中发病机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与卒中发生及预后相关研究的结论存在争议,更多的研究倾向高尿酸血症增加了卒中发生风险,而在卒中患者预后方面,近期研究表明尿酸水平升高可改善其预后,主要得益于尿酸的抗氧化及神经保护作用等.同时,高尿酸血症可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引起认知...  相似文献   
4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该病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但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往提出的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脑肠作用、免疫异常等难以全面解释IBS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等是一个网络调控的整体,IBS的发生与该网络调控异常关系密切。本文就IBS与精神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异常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The dysregulation of myeloid cell responses is increasingly demonstrated to be a major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 for COVID-19. The pathological cellular and cytokine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ease point to a critical role of a hyperactivat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driving pathology. Unique immun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VID-19 include myeloid-cell dominant inflammation and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alongside lymphope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ll of which correlate with severe disease. Studies suggest a range of causes mediating myeloid hyperactivation, such as aberrant innate sensing, asynchronized immune cellular responses, as well as direct viral protein/host interactions. These include the recent identification of new myeloid cell receptors that bind SARS-CoV-2, which drive myeloid cell hyper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dependently of lung epithelial cell infection via the canonical receptor,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 The spectrum and nature of myeloid cell dysregulation in COVID-19 also differs from, at least to some extent, what is observed in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involving myeloid cell activation. While much of the therapeutic effort has focused on preventative measures with vaccines or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hat block viral infection, recent clinical trials have also targeted myeloid cells and the associated cytokines as a means to resolve CRS and severe disease, with promising but thus far modest effects. In this review, we critically examine potential mechanisms driving myeloid cell dysregulation, leading to immunopathology and severe disease, and discuss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myeloid cells as a new paradigm for COVID-19 treatment.  相似文献   
47.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8.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由于中层退行性变导致的极其凶险的主动脉疾病,死亡率及并发症率高居不下。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证明,MicroRNA在主动脉夹层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Micro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炎症及粥样硬化及黏着斑等的影响,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尤其复杂。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AD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感染病毒后的老年人患AD的风险提高了50%以上[1]。目的 对AD的传统致病假说、致病机理最新研究、上市药物和最新治疗方法等进行系统性总结。方法 整理了AD的发病机制、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早期干预和治疗结果的研究成果,使其研究成果体系化和全面化。结果与结论 随着发病机制、影像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成果,针对AD这一全球性难题不断涌现出新思路和新方法,如RNAi治疗方法和TRIM11基因治疗方法等。创新之处 该文章总结了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如患者脉络丛的变化、血液诊断、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为AD研究提供了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原发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型特点和规律,为CHF病机探索和认识提供参考。方法对117例CH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原发病和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证型归纳和统计分析,分析中医证型与原发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病中冠心病占31.6%,高血压占30.8%,肺心病占13.7%,风心病占11.1%,心肌病占6.8%,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占4.3%;冠心病组中气虚血瘀证、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最多,高血压病组气虚血瘀证比例最大,风心病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最多,肺心病组心肺气虚证为多,心肌病以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为多,老年瓣膜病以气虚血瘀证为多;心功能Ⅱ级中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中以气虚血瘀和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居多,心功能IV级中以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居多,心功能等级以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r=0.508,P<0.001);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r=0.773,P<0.001);结论引起CHF最常见的原发病是冠心病,其中气虚血瘀证和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常见,说明气虚、阳虚、血瘀是CHF的最突出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