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LA class I and class II alleles of 32 Japanese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and 136 healthy controls were analyzed by serological (class I) and DNA (class II) typing for any significance in the susceptibility to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We recognized positive associ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N with the HLA class I antigens HLA-A33 and -B44, and the HLA-A33-B44 haplotype. This haplotype is tightly linked to DRB1*1302 in a Japanese healthy population. However,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PHN and HLA class II alleles was observed with no linkage of the HLA haplotype HLA-A33-B44 to HLA-DRB1*1302 in the patients with PH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LA class I gene may genetically control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VZV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HN.  相似文献   
42.
刺血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镇痛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刺血拔罐组:于患者疼痛局部采用注射针点刺及负压拔罐器拔罐治疗,隔日1次,治疗8次;普瑞巴林组:采用普瑞巴林口服治疗,150 mg/次,每天2次,治疗16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外周与局部血清P物质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外周血清P物质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刺血拔罐组降低更显著(P<0.01);刺血拔罐组治疗后局部血清P物质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93.86±9.87)pg/mL vs (46.13±6.31)pg/mL,P<0.01].结论: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外周及局部血清P物质含量,这可能是其发挥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颜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颜面部PH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片、卡马西平片、元胡止痛片等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7%,疼痛好转平均天数为(9.5±3.6)d;试验组有效率88.9%,疼痛好转平均天数为(5.5±4.3)d。两组有效率及疼痛好转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药疹,应用抗过敏药物后好转。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颜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4.
45.
窄谱UVB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窄谱UVB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窄谱UVB联合伐昔洛韦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VAS得分等.结果 窄谱UVB联合伐昔洛韦组有效治疗率为80.6%,显著高于对照组60.3%的有效治疗率,差异具有显著性(Z=3.410,P=0.003);窄谱UVB联合伐昔洛韦组止疱时间为(3.39±0.97)天、结痂时间为(6.54±1.18)天、脱痂时间为(11.18±3.78)天及总病程为(10.56±2.14)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间胃肠道反应(A组11.3%、B组14.3%)、嗜睡(A组6.5%、B组9.5%)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035,P=0.852;χ2=0.401,P=0.527).结论 窄谱UVB联合伐昔洛韦能够有效提高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6.
摘 要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GBP)联合阿米替林、曲马多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伴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PHN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GBP胶囊联合阿米替林片、曲马多缓释片;对照组单用GBP胶囊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1周、第4周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以及镇痛程度进行VA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第1周和第4周开始,两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BP联合曲马多、阿米替林治疗PHN伴焦虑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甲强龙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腰骶部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骶部PHN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甲强龙组、咪达唑仑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甲强龙组硬膜外给予甲强龙、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咪达唑仑组硬膜外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鞘内给予咪达唑仑治疗;联合组硬膜外给予甲强龙联合鞘内给予咪达唑仑治疗。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8,56,84 d的VAS以及睡眠质量得分均显著优于甲强龙组、咪达唑仑组(P均〈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腰骶部PHN的长期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发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83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30例患者中,42例(5.1%)患者术后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以头面部、躯干、四肢的水痘状皮疹为主,未发生因带状疱疹感染导致的直接死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增加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风险[比值比(OR)=2.414,P=0.016;OR=2.936,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和激素冲击治疗均为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8,P=0.030;OR=2.755,P=0.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为水痘状皮疹。高龄和激素冲击治疗是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后核(PHN)内神经元单位放电,大豆皂甙(Ts)注入侧脑室引起与血压反应有关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减压反射时PHN内放电减少的有关神经元放电增加,这可能是Ts引起升压反应的原因,因为PHN兴奋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